“懊悔!!!”孫小姐最近把msn簽名檔加了三個嘆號,以此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原因在于她在報紙上偶然瞄到的消息,發現自己年前贖回的ETF基金幾個月間竟然漲了60%左右,對比贖回基金之后自己股票池里不到40%的收益,孫小姐心里面泛起的懊悔久久揮之不去。
去年以來,指數型基金的業績增長在所有基金類別中是最高的一類,但規模增長卻與此很不相稱。
規模總體呈縮減態勢
這或許是相當一部分年初贖回指數型基金的投資者共同的懊悔。今年以來,指數型基金比起主動投資基金漲勢更為明顯,到4月26日,友邦紅利ETF增長75.52%,易方達180ETF增長了75.38%,在股票型基金中名列前茅。但與股票型基金持續營銷中一呼百應、份額急劇提升的現狀不同,從目前看來,指數型基金頗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寂寞之感,甚至一些ETF基金的份額有縮減的趨勢。
記者了解到,上證50ETF上市日為64.34億份,2005年8月最高達到106億份,目前只剩30億份左右;深圳100ETF份額由上市日的48.97億份下降至15.35億份;深圳中小板ETF由上市日的39.66億份下降至8.98億份。而上證紅利ETF一季度從期初的22億份減少為不到10億份,縮水也超過一半。
投資者難以認同被動投資
一位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周股市大調整,上證指數跌了一百多個點時,很少有投資者擇時進入指數基金,反而不少個人投資者選擇了贖回。事實證明,股指在第二天迅速回升,指數型基金普遍都有3%以上的收益。“從目前看來,投資指數基金的還是以機構為主,目前增持份額的大多是一些成熟投資者,他們分享了去年的大幅增長之后比較認同我們,再追加投資,在今年新的一輪基金規模擴容里面,主動申購的個人投資者比較少。”
而去年買指數型基金的個人投資者,除了誤打誤撞的,還有就是剛剛接受指數基金概念的一群。投資者肖小姐稱,自己買了指數基金完全是聽了一位海歸朋友的介紹,在去年大盤還在1400點左右的時候,這位朋友鼓動她購買指數型基金,并且告訴她,在美國,數據表明,主動投資的基金長期看很難跑贏被動投資的指數型基金。于是肖小姐將信將疑地買了一些指數基金,到目前,其中一只凈值已漲了兩倍多,可惜肖小姐在上證指數3000點左右選擇了贖回。“我當時認為股市已經見頂了,因此覺得指數基金漲幅不會像前一段時間那么大,沒想到贖回之后,大盤還是往上走。”
“目前,指數基金的被動型投資策略在國內投資者中認知度不高,而在國外,被動型投資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策略。在國外,指數基金是作為一個長期投資工具,有的長達20年,而國內投資者還很難接受長期投資基金的做法。”招商證券基金分析師王丹妮說。
指數型基金艱難前行
目前,指數型基金規模普遍偏小,而目前市場上紅紅火火的基金持續營銷中,也很難看到指數型基金的身影。有人認為,因為管理費不高,基金公司做大指數型基金的動力不足。的確,從費率結構來看,ETF每年的管理費用僅約0.5%,非ETF指數基金則管理費在1%左右,而一般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約1.5%。近期也出現了管理費高的股票型基金通過營銷反而熱賣的情況。王丹妮認為,這不應當成為指數型基金不受重視的原因,指數基金因為被動投資,本身交易成本、管理成本都要低于主動型投資的基金,因此指數型基金盡管管理費收取比例較低,但并不意味著基金公司獲得的收益就會相應降低。
不過,一個好的跡象是,目前部分指數基金的持有人結構在悄悄發生變化,個人投資者比例有所增大,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投資者漸漸領略到指數基金的魅力,加入淘金者的行列中來。
去年以來,指數型基金的業績增長在所有基金類別中是最高的一類。 (江沂 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