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提出:談完國內所有信托公司和期貨公司,如果實在沒有人愿意做這件事情,那我們就徹底死心了!”上海震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國旗如是說。
3月11日,國內首個公開亮明身份的期貨集合理財產品——“廈門信托·震雷先行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開始募集資金,投資范圍涉足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和未來的股指期貨。這個產品由四個合作方共同完成:廈門信托發行產品募集資金、海通期貨公司提供交易通道和控制風險、交通銀行托管資金、震雷運作募集資金。
這只100萬元/份、總募集資金1億元、凈值低于0.8元就清盤的期貨集合理財產品,是郭國旗兩年努力的結果。郭國旗說,“很多公司都在盯著這一新型理財產品,如果我們成功了,相信類似產品會雨后春筍般涌現。”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以“散戶單兵作戰”為主,95%以上的投資者為個人,約4%為企業客戶,機構投資者比重偏低。機構投資者培育工作尚在監管部門醞釀試點階段。可以說,信托公司、期貨公司、商業銀行、投資顧問四方的合作,不失為發展期市機構投資者的一條捷徑。
然而,這一創新工具要贏得重要合作伙伴——信托公司的理解與信任,卻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郭國旗說,“首先要對信托公司集體掃盲,讓他們愿意掌握期貨業務知識,這才有利于開展后續工作,這一關也是最難的。”理論上,信托業與期貨業同屬于金融領域,但“隔行如隔山”。盡管頗具創新精神,但在談判過程中,信托公司還是自然而然地將“風險”與期貨聯系在一起。這也一度成為郭國旗在產品開發中遇到的最大障礙。
然而,信托公司也清晰地認識到,隨著各類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相互聯系越來越緊密,他們的資產組合中遲早要“搭配”期貨這一工具,只有這樣,他們才不容易被市場競爭所淘汰。所以,當郭國旗和他們接觸時,信托公司也表示愿意深入了解。
“和第一家信托公司談起,到目前已經兩年,幾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信托公司。我們花的錢不說了,關鍵是心里沒有底,不知道人家會不會和你持續合作下去”,郭國旗說。按照“廈門信托·震雷先行者”的發行計劃,其募集規模不超過1億元,對信托公司而言,這是很小的業務,但其“創新”意義要遠遠大于“創收”。在整個項目開發過程中,“大投入,小回報”,是期貨公司和信托公司共同面對的問題。最終的合作伙伴廈門信托,是郭國旗最后一家談判對象。
對于另一重要合作方——負責風險控制的海通期貨來說,郭國旗的設想與他們不謀而合。
“從三年前由證券行業轉入期貨行業的第一天起,我就希望追求一種專家理財盈利模式。類似于股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模式,期貨市場也需要發展。”眼睜睜地看著期貨市場散戶一個個被“消滅”,海通期貨總經理徐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短期內,散戶可能給我們帶來一兩萬元的手續費,但他們遭受的虧損可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我們又無力去幫助他們改變現狀。”徐凌說,“其實大部分人不具備期貨投資能力,所以,培育一個機構和專家理財的市場,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此前,商品期貨投資基金試點已納入證監會今年的發展計劃。有關專家認為,積極研究利用期貨工具來配置理財產品具有更直接的現實意義,盡管期貨信托或理財產品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這類產品的萌芽,有望改變我國目前證券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局面。
對于未來,郭國旗很有信心:“最終我需要賺錢,而且不能賺很少。如果賺很少人家就看不起我了,所以難點在于利潤率。沒有好的利潤率,這個產品就沒有存在的意義!”(記者 李中秋)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