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來,銀行所發新產品風格漸趨謹慎,信托類理財品出現了扎堆的火熱局面。雖然收益率不能戰勝CPI,但“穩健”二字足以吸引投資者的眼球。
信托類占絕對主流
與一些新基金發行直降至冰點,難以完成募集不同,銀行信托類理財品(主要是信托貸款)的銷售情況均不錯,一些產品一天時間就被搶購一空,以至于引來各家銀行的密集發行,其火爆程度足以令基金艷羨。
Wind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在181款銀行浮動收益人民幣理財產品中,有118款投資于信貸資產,其中中信銀行推出的31款名為“資產快車”的產品全部是信托貸款類產品;招商銀行本月至5月28日共發行了48款浮動收益人民幣理財產品,36款為投資信貸產品,所占比例達到了75%;建設銀行推出的24款產品中,除了1款是用于直接投資外,其余23款“利得盈”產品均屬于信貸類。
這一趨勢從上月起就已出現。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推出的報告中提到,在4月份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中,信托類理財產品在全部人民幣理財產品中的占比達到了73%,穩居各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首位。同時,與今年一季度各月份相比,4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略有下降,但總體下降趨勢并不明顯,原因就在于信托類等穩健型理財產品大量涌現。“我認為只要宏觀經濟層面信貸緊縮局面不改,那么信貸類理財產品的受歡迎熱度就會保持下去。”研究員李要深告訴記者。
收益率存明顯優勢
“我們銀行近期發的要么是票據類的,要么就是信托類的,總之是風險比較低的產品。”招商銀行一位內部人士說,既然監管層要嚴厲規范市場,那么對于銀行來說發一些低風險產品無疑是比較“安全”的。
對此,李要深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另一個因素是今年以來各家銀行普遍面臨信貸額度緊縮、流動性吃緊的狀況。銀行發售這類產品多半是因為企業客戶資金的需要,對銀行來說也可以節省信貸額度,一般銀行是不會因為投資者需要這類產品就進行發售。”
但他同時表示,此類產品從2006年下半年就開始出現,到期兌付情形良好,沒有出現零收益或負收益之類的糾紛,因此相對于部分連結股票、商品等結構性產品而言,現在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品種,尤其是在股市低迷、基金折損嚴重的情況下,投資者對收益的預期下降,對“保本”的需求格外強烈,也使得信貸類銀行理財產品進一步升溫。
據統計,今年前三個月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數分別為36款、25款、76款,而進入4月份此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數激增至124款。“目前信貸類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經超過了5.1%,無論是銀行存款利率、固定收益類理財品還是國債,都趕不上它。這也是投資者喜歡這類理財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李要深說。
建行理財師則表示,銀信合作銷售的理財產品一般都將貸款投放到資質優異、收益穩定的基礎設施類信托計劃,因為涉及到銀行自身的信譽,所以銀行也會對貸款的去向、收益進行跟蹤,往往采用內部擔保或者外部擔保之類的增信措施,來達到抵御風險的目的。
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信托類理財產品多半大同小異,并且從歷史記錄看,產品一般收益良好,各個銀行或各個細分產品類型之間,并不存在穩定的投資價值優劣次序,產品同質化傾向明顯。因此投資者大可以根據自己的流動性需求,按照期限長短選擇產品。
不過,也有人認為對于具體信貸理財產品而言,收益高企或信用風險低估的現象是存在的,這也許是源于信用定價機制或產品設計,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也只能無奈地“盲人摸象”了。(記者 姚婧)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