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九日電 題:金融危機使中國產業格局加快調整 日本制造業將重心移向中國
——訪亞洲制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兼秘書長羅軍
中新社記者 閆曉虹
金融危機已造成歐美經濟處于危險之中。作為亞洲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大國,中日的產業格局今后將如何調整?亞洲制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兼秘書長羅軍認為,四萬億元人民幣內需的強勁拉動將推動中國制造業在汽車、工程機械、高速列車、支線飛機等重大技術領域取得飛速發展。日本制造業也將戰略重心移向中國。
羅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國際經濟低迷、日元高位運行和歐美貿易壁壘的影響,日本制造業訂單減少,市場份額降低,失業人數增加,虧損加劇,國際競爭力受到嚴峻挑戰。但是,日本制造業與中國制造業的情況大不一樣,日本制造業已處于全球產業鏈的最高端,發展空間有限,面臨轉型。而中國制造業受傳統工業化的影響,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科技水平落后,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還是以生產低端產品為主,發展的空間還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日本企業開始把過去在歐美的戰略重心開始向中國、印度等新型經濟體轉移,并加大了投資力度。日本夏普公司將首次和中國合作生產液晶電視面板;日產汽車今年將加大在武漢的投資,全面推進純電動汽車在中國的商業化進程。同時,一些日本企業開始從傳統產業領域退出,全面進軍新能源技術領域,尋求新科技革命以實現新的突圍,一批新科技高技術產業正在移師中國。羅軍認為,這是由于傳統產業在中國面臨同質化競爭,邊際利潤急劇減少的原因。而新技術產業還處于絕對優勢,在中國這個大市場發展,前景廣闊。而此輪日資企業轉移并非部分媒體熱議的“大批日資從中國遷徙”的說法。
據透露,目前約有二萬家日本企業在中國發展,其中主要為制造業,其整體盈利水平很不錯。在日前舉行的電動汽車產業論壇上,日產公司首席執行官志賀俊之說,全球的合資公司和分公司中,唯有中國公司盈利,現在是中國公司在挽救整個集團公司。同樣在豐田、本田等大型日資企業,雖然增長幅度受全球經濟震蕩有所下降,但是對日資企業在中國的盈利水平依然樂觀。
羅軍分析說,雖然中國受金融危機的沖擊相對較小,但影響仍客觀存在。日資企業一方面在繼續加大對中國的投入,擴大市場占有率;另外就是不斷開發新產品,調整產業結構,力求在金融危機之后,依托新技術新產品占領新的市場。經濟危機之后,在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產業、電子信息技術業、生物科技、裝備制造業等領域,由于日本企業掌握有過硬的先進技術,金融危機后日本企業將進一步擴大市場空間并領跑這些產業。而中國制造業將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并將進一步推動工業化進程,提高國際競爭力。
羅軍強調說,由于日本制造業對出口的依存度較高,金融危機影響明顯。但日本制造業受到的沖擊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十分有限。由于中國制造業整體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并不具備與日本制造業相抗衡的能力。同時,中國制造業的產品主要是針對歐美市場的中低端消費群體。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政府出臺了四萬億內需拉動計劃,目的是促進中國制造業在過去嚴重依賴外需的情況下,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