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紗影樓“綁架”消費者形象
潛規則內容:婚紗和藝術攝影,多拍照片或底片,消費者需另外高價購買。
律師挑戰(江波律師):影樓綁架了消費者的形象。消費者害怕照片或者底片、還有自己形象這部分的內容脫離自己的控制,被人家不恰當地利用,就被影樓“潛規則”了。我們認為消費者和影樓之間存在攝影的服務合同關系,對于超出約定這部分多拍的照片或者底片,消費者有權選擇買或者不買。在消費者決定不買的情況下,消費者應可以把多出來的底片或者照片銷毀,這涉及到消費者肖像權。除了另有約定,在肖像權的關系當中,消費者有自己肖像權最終的控制權,影樓是沒有控制權的。
行業回應(林雪吟副秘書長):我認為剛才律師用“綁架”這個詞也可以說是對的,說到二次的收費,一對新人進去影樓有協議的,說好我拍15張照片收費是1600元,拍的時候可能會多拍幾張,影樓多拍幾張很正常,多拍幾張有備選,本身也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當然,現在協會也接到這樣的投訴,我們接下來會樹立行業的標準,也想跟工商局聯合出一份《婚慶服務合同》。
美容卡是存款卡可隨時退卡
潛規則內容:美容連鎖通過改變服務地點等方式,增加消費成本和消費門檻,從而賺取額外利潤,或者消費者由于消費不方便而放棄權益。
律師挑戰(江波律師):第一,消費者存在卡里的錢是存款關系,意味著消費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把錢提出來,店家不應該阻撓。如果說我把錢存在店家這一段時間可以享受這個優惠,拿出來之后肯定就不享受這個優惠了。第二,店家取消了某一個連鎖店,改變了消費者的條件和內容對消費者是違約行為,消費者在店家違約的情況下可以結束合同關系。
司法意見(王宗仁副庭長):這是屬于特定行業自定規則而出現的消費糾紛。消費者在特定美容連鎖機構辦理消費卡,無疑是考慮了該機構的服務質量、服務價格以及是否便利等因素,從而與該特定的美容機構之間締結美容服務合同。如果該特定機構單方停止營業,無法提供美容服務,應該說其違反了消費者之間的服務合同關系,構成違約行為。按照《合同法》第107條的規定,其應當將消費卡中的余額退還消費者。
打折機票可退可改與全價票無異
潛規則內容:特價機票不改簽、不退票
律師挑戰(黃志威律師):首先,從權益來講,打折機票和全價機票是沒有區別的,航空公司應當承擔的義務是一樣的。其次,打折是航空公司出于自己的經營,為吸引更多客戶的市場行為,而不是對消費者的恩惠,所以不能說因為售出的是打折機票,航空公司所承擔的義務就比全價機票的義務少,這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按照《合同法》第295條規定,航空公司負有改簽和退票的義務。但現在航空公司都在機票上標明打折機票不改簽、不退票,我認為這是“霸王條款”。
當然消費者也不可能要求將打折票改簽成黃金時段的航班,但既然打折是一種常態,航空公司就應當準備一些這樣的航班,盡量提供同檔次航班的改簽服務。
司法意見(王宗仁副庭長):特價機票不改簽、不退票的規定,如航空公司已據實提前向消費者告知,消費者在知情情況下仍堅持消費,則視同雙方對上述費用的收取達成協議,不違背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也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當允許。
酒樓不能收茶位費和餐具消毒費
潛規則內容:酒樓、娛樂場所設定包間費、最低消費和服務費,收取餐飲茶位費、開瓶費、餐具消毒費。
律師挑戰(周群律師):消費者去酒樓消費,酒樓提供食品、飲料外還要提供服務。顧客消費時肯定要用餐具,也需要位置坐下來,而且不可能光吃飯不喝水。所以提供餐具、茶位是茶樓應盡的義務。從《合同法》來講,顧客去酒樓消費,雙方形成服務合同,酒樓在履行服務合同義務同時,提供已消毒的餐具是附隨的合同義務。按國家《食品衛生法》規定,餐飲企業也有義務提供已消毒符合衛生標準的餐具,額外收費肯定不合理。
行業回應(何敏英副秘書長):餐飲企業設定的費用不具強迫性和欺詐性,大部分企業已標明收費規定和服務標準,或在點菜前提前告知,充分尊重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餐飲業也是充分競爭行業。為什么包間費用比一般坐在大廳的費用要高,因為服務成本不同。
主管部門表態(莊振錫處長):我同意餐具消毒及餐巾紙費用不應收取,酒樓在餐飲價格中體現即可。但法律沒有不允許收茶位費,所以這才成為了“潛規則”。
司法意見(王宗仁副庭長):酒樓收取包間費、茶位費、餐具消毒費(僅指保潔公司專供的消毒餐具),如酒樓經營者已據實提前向消費者告知,消費者在知情情況下仍堅持消費,則視同雙方對上述費用的收取達成協議,不違背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也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當允許。
取消開機費關鍵在政府
潛規則內容:電器售后服務自設高額“開機費”。
律師挑戰(黃志威律師):要打破這個“潛規則”,政府不能缺位。消費者將電器送去修理,維修者還沒有開始修,一打開就收500元所謂的“開機費”,太離譜。這和以前的手機、電話交入網費是一樣的,完全沒有跟消費者進行協商。服務還沒開始就先收費,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但因為政府法規缺位,對于像維修等公共基本行業的收費,目前沒有標準和依據可以參考。
而如果是上門維修的情況,收取一定的上門服務費則是合理的。但如果收了上門服務費還要收“開機費”,也同樣是不合理的。
司法意見(王宗仁副庭長):電器售后維修的高額“開機費”的問題,如果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尚處于質量“三包”期間,維修點維修時收取所謂的“開機費”,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3條關于“三包”服務的規定,該項收費即屬于不合理收費,應予退還。如果電器已經超過“三包”期,維修人員上門維修,也提供了維修服務,雙方在維修前對維修服務的價格達成了一致意見,那么維修人員收取一定的費用也屬合理。
購房配套費用“誰受益誰付費”
潛規則內容:購買商品房時的一些配套費用,由消費者付款,受益人卻非消費者。
律師挑戰(李瑾律師):首先要明確“誰受益,誰付費”原則。像購房者和開發商簽約時支付的律師見證費,實際受益人不是消費者,所以消費者也不應承擔這個費用。銀行按揭的房屋保險費受益者是銀行,而且購房者已經向銀行支付利息,銀行應自己承擔房屋的投保費用。而且,律師、保險公司一般都是開發商、銀行事先選定的,消費者無法另外作出選擇和比較。這些做法都侵犯了消費者依法享有的自主選擇權。
行業回應(王敏副主任):銀行是保險的受益人,開發商也同樣是。因為很多擔保者都是房地產開發商。
司法意見(王宗仁副庭長):購房者需要支付律師費和房屋保險費的情況,如果購房者與開發商在訂立房屋買賣合同時,合同中明確約定了消費者需要支付的律師費和房屋保險費等,應當視為雙方當事人對這些收費項目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消費者應依約履行。如果雙方對上述收費項目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在履行購房合同的過程中,開發商又要求購房者支付履行費或房屋保險費的,當屬不合理。因為當前我國法律并沒有規定購房合同必須要有法律見證的程序要求,也沒有明確規定購房者必須購買按揭貸款的房屋保險。因此,在缺乏雙方約定的前提下,該筆費用不應由購房者交納。(記者 程行歡 黃海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