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博鰲四月十九日電(記者 趙建華)擁有全球三分之一貿易總額的亞洲,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擔憂正日益加劇。在此間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貿易保護主義成了“公敵”。
從政府首腦到WTO總干事、各國部長,再到企業經營者、專家學者,以及中國、日本等國家的與會代表,不斷發出警告,“如果你要保護自己的市場,那么你的鄰國也會這么做,最終所有的人都會自食惡果!
亞洲集中了諸如中國、印度等多個新興經濟體,這些新興經濟體大都實行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在危機中出口下滑,外資減少,失業增加,實體經濟遭到沖擊。
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公開表示,現在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如果應對不當,多年的發展成果可能毀于危機。
以往,一旦發生經濟危機,貿易保護主義隨即抬頭,甚至蔓延擴散。如今,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二十國集團中已有十七個國家在去年十一月之后,采取了貿易保護的舉措。其中,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為了應對貿易保護主義,一些專家學者提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自身”,即以貿易保護主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這一主張,在遭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亞洲國家明確反對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應對之策還在層出不窮。
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北京市流通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王吉緋提出了一個更“大膽“的提議:亞洲國家可以用“反對知識產權的過度保護”,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在知識產權上占據優勢的西方國家,每年都從亞洲獲取大量超額利潤。王吉緋反問,知識產權保護期為什么一定要設定為十年、二十年?亞洲國家為什么不能通過立法,將保護期縮短?保護期一旦縮短,亞洲國家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知識產權使用費,產品的降價空間、競爭力也就隨即增大。
對于亞洲國家處處被動的原因,王吉緋的解釋是,除了時間積累外,西方更是科技大國、消費大國。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要想改變被動地位,就要盡快提升自己在全球消費市場上的份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