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證券研究員閻紅認為,基金進行增持或減持選擇的主要依據是經濟基本面因素。從2004年到2008年之間,基金股票倉位的變化可以看出,基金倉位隨著宏觀經濟走勢的變化出現同步下降、上升。比如,從2005年2季度之后各項經濟指標回暖,A股市場逐步進入大牛市,基金倉位顯示為明顯上升;2006-2007年間,基金保持了高倉位,在2006年2季度時隨著經濟不斷回暖走強,A股市場正式步入牛市后,基金倉位也增加到接近80%的高位區域;在2006年2季度-2007年3季度間,受多項內需指標增長帶動,GDP同比增長速度加快,再加上受通脹預期影響,投資者入市積極,這一時期偏股型基金保持了接近和超過80%的高股票倉位,基本上是其股票倉位上限的比重。而在2007年四季度之后,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逐步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無論是宏觀經濟指標還是A股市場都出現了快速回落,基金倉位也快速下調到2005年牛市啟動之初的水平。而2009年以來,A股市場展開持續反彈,基金倉位逐步上升至2006年水平。
"決定基金倉位增減的是實體經濟基本面的改變。而目前股票型基金的熱銷、基金倉位的持續增加,又從另一方面印證了我國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確實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走上復蘇的道路。"一家券商研究機構負責人這樣表示。
A股強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經濟走勢
作為經濟的"睛雨表",A股的強勢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經濟的走勢。A股市場的持續走強,市場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傳遞出宏觀經濟已經呈現出率先走出危機、逐步回暖的好勢頭,更是為市場投資者提供了莫大的信心。而這些積極因素又逐步滲透到盤面上,從而導致機構開始"空翻多",并逼迫場外資金入市,進而推動股指進一步上漲。
說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走出谷底,有望率先復蘇并非空口無憑,而是有著確鑿的經濟數據為證的。無論是發電量的上升,PMI指數連續4個月的回升,還是外貿進出口、房地產銷售等數據的變化等,都為中國經濟的觸底反彈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東北證券金融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袁緒亞表示,盡管一季度的各項指標不容太過樂觀,但從目前陸續公布的數據看,均在市場預期之中。甚至一些指標好過市場預期,這令市場對下半年經濟將持續恢復更加充滿信心。
"股市永遠是投資未來、投資預期的。實體經濟一旦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對經濟變化最為敏感的股市必定會最先作出積極的反應。"袁緒亞認為,從美國1955年至2007年間的9次經濟周期看,股票市場走勢往往領先于實體經濟運行,領先時間平均為7個月,最多提前17個月。另外,股票市場最低點與GDP數據最差時點(季度環比GDP由負轉正)的分析顯示,在這9個經濟周期轉折的過程中,僅有1次指數是滯后GDP一個季度見底,3次二者同時見底,其余均為領先1至3個季度見底。這意味著股市領先或者同步GDP見底是一個較大概率事件。若以此為依據,那么從A股本輪調整最低點---2008年10月28日至今,已經接近兩個季度。從目前股指的走勢看,A股市場應是早已經渡過了最困難的時候。
目前,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即將披露。市場普遍相信,宏觀經濟增速最低點在今年一季度將出現,之后將會逐季抬升。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于軍表示,各種跡象顯示,實體經濟的困難局面已經開始扭轉,實體經濟在二季度將會更加趨于健康。從股市的表現看,于軍認為二季度股市仍將振蕩向上,市場可能由流動性主導轉化為由流動性和業績共同作用,出現估值和業績預期的雙上升。(記者 李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