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貿易保護主義的兩難
曾經有個亞洲鞋廠到非洲賣鞋的故事很有名。甲君看到非洲人都是赤腳的,認為沒有市場。乙君看后則大喜,認為可以制造需求,立刻催促工廠加速生產。
但今日中國面對的外需萎縮,卻不是一句“制造需求”那么簡單。
世界貿易組織3月23日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量將歷史性地下降9%,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貿易萎縮。這也是世界銀行在今年年初預測的2.1%之后的再次下調。
3月初,第19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作為中國外貿“晴雨表”之一的“華交會”,與以往摩肩接踵的熱鬧場面相比顯得極為冷清,部分紡織品企業空手而歸。出口總成交比上屆下降39.06%。
2008年,外貿出口為GDP增長的9%貢獻了2個百分點。在每次經濟危機打擊后,發達國家在恢復階段都會出現儲蓄上升消費減少的局面,勒緊腰帶過日子。這也意味著,即使危機結束,中國出口的恢復仍需相對漫長的等待。
密切關注全球貿易情況的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認為,在今年全球貿易量下降9%的情況下,中國外貿零增長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的對策,一是拉動內需的4萬億投資,一是重啟對出口企業的出口傾斜政策。
“現在出臺的政策只是逗號,不是句號!敝袊虅詹扛辈块L鐘山在“華交會”高級研討會上表示。據他透露,國家將全面梳理目前的對外貿易政策,幫助企業減負擔、增信心。
減負擔首先意味著減稅,或者退稅。中國財政部3月29日公布了紡織服裝、金屬、鋼鐵和石化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上調幅度,其中,將CRT彩電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7%;將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6%。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第六次上調出口退稅率。
提高出口退稅率雖然減輕了出口企業的負擔,但也容易遭致貿易保護主義的指責。在3月26日《中國新聞周刊》與UL公司聯合主辦的“幫助中國外貿走出下滑困境”論壇上,參會的商務部研究中心、社科院政治經濟研究所的學者均提到,應該權衡稅收財政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并擔憂片面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事實上,這種抬頭既含有國際方面的,也含有國內方面對于出口退稅率的一再使用。
自去年11月G20華盛頓峰會20國集團簽署承諾避免采取保護主義措施以來,20國集團中的17個國家,已經提出和(或)實行了約78項貿易措施,其中有66項有限制貿易的內容,47項貿易限制措施最終生效。事實證明,只要世界經濟不復蘇,貿易保護主義就會愈演愈烈。
中國也有一些具體行動,表示出對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誠意。2月24日到3月2日,由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任團長、200名企業家組成的采購團先后到德國、瑞士、西班牙、英國采購,共計簽下約130億美元的采購單。陳德銘表示,面臨經濟寒冬,應該“抱團取暖”。
《中國新聞周刊》從中國貿促會了解到,在4月2日G20倫敦峰會召開后,中國貿促團將前往美國,進行另一項大單采購。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