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巴菲特”緣何風光不再?
“這一輪私募敗就敗在長期重倉持股上,從但斌管理的‘東方港灣馬拉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來看,去年最高時凈值已經翻倍,但今年一年不但跌掉了原來的漲幅,更是大幅跌破凈值,其特點就是長期重倉持股,林園也很相似,但這些傳統的價值投資理念正面臨挑戰。”彭亞軒說。
反觀深國投凈值表現較好的幾個產品,如星石、武當山和億龍中國等今年以來都是采取輕倉策略。在倉位控制這一點上,武當山的“掌門人”田榮華深有體會。今年1-9月份,田榮華管理的武當系列產品凈值表現都遠好于其它產品。據他介紹,2008年以來,他主要選擇了兩個策略,一是只抓結構性機會,投資反周期的公司;二是在倉位控制上,只會在市場環境寬松時進行高倉位操作,其它時間多數是輕倉位運行。但9月中旬,他開始進行了一些戰略性建倉,但始料不及的是,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并向實體經濟蔓延。田榮華說,想到過環境差,沒想到會有這么差。10月份,市場跌破2200點之后,武當系列的凈值快速縮水,投資上也出現了一些混亂。不過,所幸的是,有著基金經理背景的田榮華,對于投資思路的調整有著本能的快速反應。進入11月份之后,他開始逐漸降低倉位,甚至連本輪反彈都沒有參與,最終將凈值穩定下來。當記者問他會不會感到可惜時,田榮華說:“對投資者有些愧疚,但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本輪行情沒有太多參與價值,當然有機會還是要多參與,盡可能地為客戶爭取利益。”
但在這個行業里,并不是所有的私募經理都有田榮華這種素質。深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經理日前告訴記者,他已經歇業,原因是實在虧得太多。他從12元開始建倉綜藝股份,一直買到近40元。但他始終認為,這將是一只百元股,因為今年上半年他在參加該股股東大會時,該公司概念很多,管理層也十分看好自己的股票。然而,任何股票都難逃市場的打壓。今年年中,該股在20元附近醞釀“逃命波”,他仍在堅守,最終股價一直跌到4.9元才打住,而他的成本價卻高懸在16元附近。他說,經過這一波虧損,去年算是白干了,投資者也被嚇跑了,公司只好關門大吉。
分析人士認為,私募界很多人喜歡把巴菲特當做偶像,買入后一直持有。但價值投資并不等于無限期持股,當價格遠遠高于價值時,即使是巴菲特也會毫不猶豫地拋出手中的籌碼,如中石油。因此,一個疑問產生了,這些標榜著巴菲特的私募經理到底有沒有在學巴菲特?
若是巴菲特門徒,為何又對巴菲特的“三個不要虧錢原則”置若罔聞呢?種種跡象表明,在私募這個隊伍里存在不少偽價值投資者,他們是在用巴菲特理論來掩飾自己長期投資水準的低劣。
也許,在私募這個群體中,今年做得最成功的只有“敢死隊”這個投機群體。贏富王TOPVIEW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信證券深圳新聞路、東吳證券杭州文暉路和東方證券上海寶慶路三大老牌“敢死隊”皆有過億的收益,其中,中信證券深圳新聞路營業部的私募盈利超過3億元,而一直陷在中信證券中的東吳證券杭州文暉路“敢死隊”今年盈利更是近6億元。
天量民間巨資緣何無處可投?
雖然今年的市場吞噬了不少“大佬”,但私募界從來都不缺真正的高手。去年年底,一些私募重倉做多,并在農業、化肥等板塊頗有斬獲,但今年二月份之后陸續空倉,一直在等待市場機會。
上海麒麟資產管理總經理鐘麟說:“現在拿著大資金來市場上找項目的人確實很多。我有幾個朋友,每個手里都拿著2-3億元的資金,問我有沒有辦法幫他們找個好項目做做,但市場機會實在太少。”
在A股熊市里,有錢不知道怎么花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若把錢投向二級市場,以虧本收場的概率相當大,而若把錢投到一級市場,最后的結局可能更慘。
一位知情的私募人士向記者透露,熊市里二級市場賺錢不容易,一些私募就喜歡劍走偏鋒,但一偏就把自己給送進去了。以湖南幾個股票做得不錯的私募為例,撇下涌金系的魏東不說,成功系的劉虹、鴻儀系的鄢彩虹都曾鋃鐺入獄,而彭文健在金健米業敗走之后流落京城,現在只剩下柳志偉的淳大投資還算不錯。這些人的失敗有個共同原因:碰了不該碰的東西。如劉虹,熊市當中想入股湘酒鬼,也許發現該公司并沒有想象的好,于是一直將入股的那筆錢控制著,使之游離于公司賬戶之外。當各種糾紛事發,劉虹躲了幾個月之后還是被逮到,最后自認賠錢了事。而鄢彩虹在東窗事發之后,被迫變賣南方建材方求得自保。
在A股市場有錢沒地兒投,但在港股市場上一些私募卻活得風生水起。上海浦東陸家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經理告訴記者,截至本輪港股反彈,今年他的產品已有40%收益。而他也是去年高峰時撤離A股,遠赴香港市場的大額投資者之一。他說,在香港除了那些買衍生品虧得一塌糊涂的投資者,其實散戶在本輪行情中損失并不大。8港元買的中石油在下跌時,完全可以運用衍生工具將風險對沖掉。該私募經理說,香港的發行制度和風險對沖機制都好于內地,在A股市場往往只能靠天吃飯,而在香港市場完全可以憑智慧贏得收益。
記者在采訪時也了解到,今年1月份趙丹陽雖然清倉了A股,但并沒有清倉H股,明達資產管理的劉明達對香港市場也是情有獨鐘。2008年,對于多數投資者來說是失敗的一年。那么,到底是敗在技術上,還是敗在市場機制上呢?活躍在港股市場的私募也許已經給出了些許答案。(賀輝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