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二月三日電 題:循跡寶鋼三十年 管窺中國工業騰飛史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鄭瑩瑩
寶鋼成長的年歲恰與中國改革開放同齡。從一個在上海寶山區月浦以東灘涂上建成的鋼鐵廠,到如今中國鋼鐵業首屈一指的“巨人”,寶鋼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發展史的縮影。
十二月初,上海寒意襲人。寶鋼集團首任董事長黎明現身“改革開放三十年——看寶鋼”活動,這位八十一歲高齡的寶鋼創始人激情不減,他向中新社記者娓娓講述寶鋼成長史,并回憶起集團對員工的“四個一”承諾:到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每個員工拿到一萬美元、買一套房,要愿意開車,每人買一輛汽車……
作為一九四九年以來最大的工程立項,當時,圍繞要不要建寶鋼、能不能建成寶鋼的問題,社會各界一直爭論不休。從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七日寶鋼打下第一樁,到一九八五年建成投產,其間更是經歷了七年的漫長之路。黎明說,“一個企業能引出這么大爭論,國內之前從未有過!
在當時嘈雜的背景聲中,一個聲音堅定且響亮——“歷史將證明,建設寶鋼是正確的”,這句來自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預言”,在某種程度上為寶鋼這個尚在襁褓中的新生兒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自誕生之日起,寶鋼就注定了與傳統鋼鐵廠的截然不同。在它之前,中國的大型鋼材廠均選址礦產資源豐富之地,而在上海這樣一個無鐵、無煤的地方興建鋼鐵廠,在當時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上海水陸交通便利,且本身就是一個鋼材大市場,外加有良好的工業依托”,在黎明這個老“冶金人”的眼中,這些都是上海領先于其他城市的優勢。事實證明,在選址問題上的不落俗套,也恰恰鑄就了寶鋼誕生的意義。由此,中國大型鋼鐵企業聯合建廠開始青睞沿海地區,而新的鋼鐵產業政策也明確了,新建鋼廠必須依港口而建,三十年前類似寶鋼的沿海選址如今已成為新上鋼鐵項目的必要條件。
有人說,創建寶鋼,中國買來了一個“現代化”。黎明坦言此話不假,“寶鋼是買了,但買的又何止是一個現代化?”
據介紹,當時,寶鋼一期工程投入的設備百分之八十八源自國外,技術也是引進的,就連整個鋼鐵廠的總體設計也出自日本人之手。在寶鋼的技術引進談判上,從詢價、報價直至簽訂合同前后花了一年多時間,前后有二千一百多批、四千五百多人來華商談。最緊張的時候,甚至同時開列一百零八個談判桌。
然而,到了寶鋼二期,情況悄然發生變化,雖然圖紙及產品的質量問題仍由國外把關,但國產設備開始占到所有設備總量的半壁江山。而到二○○○年六月三十日,寶鋼三期工程建成投產后,已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工程設備出自中國自主知識產權。
如今,金融市場的寒意撲面而來,鋼材價格下跌、海外需求減少,已過“而立之年”的寶鋼正遭逢三十年以來最嚴峻的市場危機。對于這個擺在所有寶鋼人面前的難題,黎明不僅樂觀且信心十足。他說:“金融危機下,寶鋼的發展不僅不會放緩,可能還會加快。淘汰落后的高消耗產能,轉而引進先進技術經驗,在這個形勢下的企業戰略調整對寶鋼來說是一種機遇。”
黎明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寶鋼曾采取請國外用戶給產品挑毛病、花大力氣改善廠區環境、實行崗薪工資制改革等創新舉措,這些都激發了寶鋼的企業活力,未來也當如此。誠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十一月在寶鋼視察時所言,在百年不遇,來勢兇猛的危機面前,寶鋼的發展仍以鋼鐵為主業,是完全正確的。做到擴大內需與結構調整相結合,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度過這個冬天,鋼鐵產業不僅能挺住,而且應該有提高。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