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連日來大事連連,成為全世界媒體關注的新聞熱點。9月19日,多家媒體守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外,隨時準備播報華爾街第一手動態。 中新社發 魏晞 攝
|
華爾街連日來大事連連,成為全世界媒體關注的新聞熱點。9月19日,多家媒體守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外,隨時準備播報華爾街第一手動態。 中新社發 魏晞 攝
|
全球金融和經濟安全再受撞擊,西方金融體系處在風雨之中
在過去的一周里,世人見證了華爾街少見的恐慌。繼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申請破產保護,次貸危機幽靈顯現以來,北巖銀行遭擠兌、美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轟然倒下、次級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9月15日,有著158年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又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同一天第三大投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一波比一波更猛烈的金融風暴沖擊著華爾街。
紐約股市在15日當天遭恐慌性拋售,道瓊斯指數重挫逾500點,標準普爾下跌近5%,創“9·11”恐怖襲擊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多米諾骨牌效應還在不斷顯現。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16日被美國政府接管;17日有報道稱,華爾街首屈一指的投行摩根斯坦利也在尋找買家。至于美國五大投行碩果僅存的高盛集團,由于市場擔心其會成為下一個“雷曼兄弟”,公司股票也在連日下跌。美國最大的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也因陷入危機,開始尋找買家。
大洋彼岸。18日,陷入危機的英國最大抵押貸款銀行哈利法克斯銀行被英國萊斯銀行收購。歐盟、日本等在危機中涉入較深的金融機構也顯示“受傷”嚴重。
源自華爾街的這場金融“颶風”,預示著次貸危機正繼續深度發酵,給美國經濟帶來更大動蕩和更為嚴峻的挑戰;同時不可避免地沖擊全球金融和經濟安全,西方金融體系處在風雨之中。
金融版圖將面臨重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金融是經濟的血液,次貸危機還沒完,各種不確定因素凸顯,美國經濟很難避免衰退,下一步要看美國政府還將采取哪些手段。當然美國還有一些手段可用,最厲害的撒手锏也許還沒有拿出來。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劉軍紅也認為,次貸危機拖了一年多,美國政府一直在疲于應付,雖然這一次美國政府仍試圖控制局面,但美國整個金融業結構和版圖已經發生巨大改變。美國政府在恢復投資者信心的同時,更應該正視監管滯后的問題和美國金融資本主義本身的危機。
他指出,金融已經全球化,國與國之間經濟相互連帶,利益攸關,目前美歐日和新興市場國家應該加強政策協調,聯手應對危機,將危機的影響限制在最小程度,而不能只顧自身,更不應幸災樂禍。“如果說這是一場地震,那么震中雖然在美國,其他國家也在震區。”
劉軍紅認為,次貸危機將導致金融行業的大調整,并迎來金融機構重組并購潮,金融版圖的重塑,也是新興資本表現力量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可能形成一個更為各個不同市場接受的新體制。
有西方分析人士也認為,目前的市場情況堪比1929年的大危機,需要對整個西方金融體系進行深刻和痛苦的重建,屆時可能出現一種新的世界金融秩序。
在次貸危機再次惡化之際,正身處美國這一“風暴中心”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9月16日在第十九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也表示,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加強中美兩國的合作更為重要。
“次貸危機在惡化,其嚴峻性不言而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中心主任江涌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這樣說。他在今年1月份接受本刊采訪時曾指出,次貸危機將在2008年七八月間進入新一輪高峰,但由于房地產的周期為七到八年,按此計算,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這輪周期才經歷了五六年,未來兩年多的時間還要繼續暴露風險。事實證明了這一預測。
江涌認為,目前市場心理十分脆弱,加上金融風險的“傳染”效應,國際金融動蕩將進一步持久化和常態化。他強調,在這一現實面前,中國的金融開放應該更加審慎,要將更多精力放在“防火墻”的構筑上,把我們的“金融籬笆”整治好。
劉軍紅直言,目前尚不是中國資本走出去進行并購的最好時機,還需要進一步辨明形勢。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