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以惡制惡”的“逆選擇”
這一點也得到了保險業專家的認同。
“由于‘不可抗辯條款’的缺失,導致了保險人的‘逆選擇’現象。”苗鳴宇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所謂保險人的“逆選擇”現象是指:有的保險人在明知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的情況下,仍然收取保險費,保險事故不發生,則雙方相安無事;保險事故一旦發生,保險人就以早已掌握的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的事實為由,不賠保險金、不退保險費。此種被視為是“以惡制惡”的行業“潛規則”,一直飽受非議。
苗鳴宇認為,此次引入“不可抗辯條款”,其近期效果是限制保險人的拒賠行為,促進“理賠難”問題的解決;長遠效果則是將遏止保險人的“逆選擇”行為,進而促使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嚴格審核相關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某些投保人不如實告知以獲得保險保障的僥幸心理,真正地保證保險合同成為“最大誠信合同”。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不可抗辯條款”絕非僅是一張“罰單”。“從國際經驗上看,‘不可抗辯條款’確立后,權利和義務對等,使國際保險業取得了快速、健康的發展。”李濱律師表示,“不可抗辯條款”產生的基礎是:在發達國家保險業快速發展及保險市場主體大量增加的情況下,部分不誠信的保險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在保險消費者發生保險事故時,濫用合同的解除權,拒不承擔保險合同約定的合同義務,惡意的拒賠,侵犯保險消費者的合法的合同利益,導致全社會對保險業的信任度極大地降低。這種情況的出現,極大地阻礙和遏制了人們對于保險這種非渴求商品的需求,事實上也成為保險業發展的羈絆。
李濱律師建議,鑒于保險法的修改還需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為了重拾保險業應有的商業信譽,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誠信的保險公司應首先在自己的合同條款中明確承諾適用“不可抗辯條款”。
資料:我國《保險法》的兩次修訂
我國現行的《保險法》于1995年頒布實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保險基本法。2002年10月,針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對保險業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保險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修改后的保險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04年10月,中國保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正式啟動保險法第二次修改的準備工作,于2005年底形成了保險法修訂草案建議稿,并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今年8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對《保險法》的第二次修訂《草案》。(記者 許浩/北京報道)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