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指數與股市波動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系主任、教授 林 江
中國股市在持續兩年大幅上漲之后,出現一定的調整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A股市場本輪跌幅已遠遠超過了發生次貸危機的美國股市,成為各國股市中指數調整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更為重要的是,近期滬深股市仍在大幅震蕩,指數運行難以企穩。從中國目前整體經濟運行狀況來看,支撐中國經濟向好的諸多有利因素并沒有改變,股市繼續異動無疑是有悖常理的。
當然,引起此輪A股市場深幅調整的原因是復雜的,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投資者的信心指數的波動。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投資者情緒指數從2008年第一季度的136大幅下降至日前的105。從2007年第三季度發布指數以來,這是中國投資者情緒指數首次從樂觀轉為中立。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股市波動與投資者的預期和信心指數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我們知道,股票只是一張所有權證明書,它不是商品因而沒有價值,而在一定的時段股票的發行數量又是既定的,因此,其價格的波動與供求關系緊密相連。當股市人氣高漲,投資者紛紛進場滿倉時,股票價格會不斷上漲;反之,當市場產生悲觀預期時,投資者容易產生一種輪番上演的殺跌動能。這就是股票市場上的“追漲殺跌”現象,這是十分有害的。它不僅使眾多的投資者蒙受損失,而且常常導致股市價格與實體經濟的嚴重背離,從而使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受到影響。
那么,又是什么導致了投資者信心不足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五個因素。
一是外圍市場環境的惡化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強烈的沖擊,金融風險正在全球不斷放大和蔓延。中國是一個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A股難以獨善其身,投資者由此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影響了投資股市的信心。
二是投資者對經濟增長趨緩和宏觀調控趨緊的擔心。去年下半年以來,投資者不得不面對以下諸多“利空”因素: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國際油價、糧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內連續發生自然災害;CPI高位運行,通脹壓力增大;成本上升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期;人民幣匯率上升給出口企業帶來困難,等等。上述因素加劇了市場預期的混亂,投資者的信心指數嚴重扭曲。
三是擔心市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首先是擔心“大小非”等解禁股的集中上市。毋庸置疑,“大小非”低成本籌碼源源流出必將增加股市擴容的壓力和資金面的緊張,使投資者產生了心理恐慌。其次是擔心上市公司的巨額再融資問題。平安、浦發能夠高票通過再融資方案,無疑使投資者陡增對再融資潮的恐懼。
四是中國證券市場正處于“新興加轉軌”階段。市場運行及市場監管都存在不規范的環節,短線操作等投機行為盛行,一些機構和大戶高拋低吸打壓指數,加劇了市場波動。“賠錢效應”使投資者對市場和監管者都信心不足,觀望氣氛濃厚。
五是某些股市評論不負責任的誤導。比如,某些機構及股評家不負責任地“大膽”將股市點位預測到2200點甚至到2000點以下,這無疑會沖擊投資者信心。還有,對于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創業板等制度措施的推出前后表述不盡相同,對投資者的信心也有沖擊。
要推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健發展,當務之急是重塑投資者信心。
首先,要通過多種途徑統一人們的認識。要使投資者清醒地看到:經過18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明顯加強,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高,投資者結構逐步改善,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市場運行機制改革不斷深化,我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戰略部署不會改變,“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已被列為國務院2008年工作要點之一。對于正處于改革發展關鍵時期的資本市場而言,這意味著推動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根基沒有變,實現市場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沒有變。
其次,要使投資者清醒地看到我國股市具有長期投資的價值。目前A股市場的整體市盈率水平已經從最高點的76.98倍回落到2008年8月25日的18.17倍。從歷史上看,近十年A股市盈率的中樞區間在30至40倍之間,平均值為38.07倍。通過考察近十年的歷史市盈率水平,可以認為市場在大跌后估值體系逐漸回歸,當前市盈率水平已經大幅低于近十年平均水平。經過這一輪調整,中國股市已經完成了價值回歸,股票估值具備了同發達市場的國際可比性。
再次,當前重振投資者信心還需要多管齊下,采取綜合性措施。一是穩定股市必須先從穩定供需預期開始。加大對融資項目的審核力度,對再融資的金額、投向嚴格限定,并將再融資與現金分紅掛鉤;對“大小非”解禁作出合理引導,鼓勵倡導推遲解禁,穩定投資者預期。二是健全上市公司以現金合理回報投資者的利潤分配機制,以吸引長線投資者入市,樹立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理念。三是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市場監管,加大針對內幕交易的查處力度,嚴懲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推行證券民事賠償,啟動集體訴訟制度,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四是鼓勵現金比較充裕的上市公司回購股票,以達到穩定股價的作用。通常上市公司之所以選擇回購股票,往往是認為公司價值被嚴重低估,試圖以回購方式向公眾展示董事會的信心。五是凈化國內股市輿論環境,對股評家和機構的言論實施必要的監督;同時,監管部門在重大舉措推出前也應營造嚴謹的輿論氛圍。
總之,現代市場經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信心經濟”。市場參與者保持足夠信心,即使經濟有一些問題也能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化解;而如果信心崩潰,本來基本面良好的經濟也會被搞壞,最終受害的是所有市場參與者。重塑理性,重振信心,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當務之急。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