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 中新社發 王輝 攝
|
資料圖: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 中新社發 王輝 攝
|
6月上旬出任青島啤酒董事長;33年專注啤酒行業未涉足過其他行業;希望百年青啤品牌年輕化
酒量很大卻沒有啤酒肚,眼神不太好卻很有遠見。
2008年6月20日,金志國在北京出席一本新書的發布儀式,這也是他自今年6月上旬出任青島啤酒董事長后的首次公開亮相。在青島啤酒處于新一輪擴張期的關鍵時段,一向張揚的金志國卻突然走到幕后。他說,現在最想做的,是讓青啤這個百年品牌年輕化,最好回到只有1歲的狀態。
快樂的洗瓶工
“青島啤酒可以開胃健脾,治療腳氣病、風濕病、腸胃病……”這是拍攝于1946年中國最老式的廣告。長達6分多鐘的廣告內容,只為告訴消費者,什么叫做啤酒。
同在青島,海爾的張瑞敏很少喝酒,但他對青島啤酒很有感情。海爾還沒誕生前,青島市唯一的名牌就是青島啤酒。
1975年年底,作為“文革”后第一批就業學生,高中畢業的金志國被分配到青島啤酒廠。那時,他只有19歲,洗瓶廠也多了一個“小金”。
上班第一天,他聽老師傅講了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徒弟正在刷洗發酵池,師傅問他:你爹喝啤酒嗎?徒弟回答說喝,師傅又說:那就仔仔細細地好好刷這個池子,它就是你爹的酒壺。如今,每個新進入青啤的年輕人,依然會聽到這個故事。
夏天得穿著雨衣洗啤酒瓶,還經常上夜班,但這份又苦又累的工作,對于金志國來說是幸運的。“我和70、80一代的人性格比較相似,比較張揚。”他對自己評價說。用著老式的日本設備,金志國洗瓶子洗出了花樣,他能雜耍般地把啤酒瓶玩得上下翻飛。
金志國有點“一根筋”,他的信條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你就是成功者”。當年的“小金”如今早已變成了“老金”或者“金總”,33年過去了,他除了啤酒沒做過別的行業。
5年西北生涯鑄就狼性
“像600毫升的大瓶,我一頓能喝一箱。”說起自己的酒量,金志國有點得意,他又補充一句,“一箱24瓶的那種”。
現在他已沒有當年的“海量”,熟悉金志國的人說,他當年在西安把自己喝“傷”了。但用他自己的話說,“以前是喝啤酒的,現在是賣啤酒的,轉變很大”。
回想起在大西北5年的打拼,金志國始終認為那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轉變期,在市場中鑄就了一份“狼性”。
上任第一天,他從生產報表上看到一個數字:1000。他以為是1000箱,但看到后面的單位時大吃一驚———1000瓶。這個上千人的企業,每人每天平均只生產1瓶酒。
金志國不知道該怎么辦,每天晚上,他就跑到市場和消費者一起吃燒烤,數客人喝完的空酒瓶,期望能看到漢斯的空瓶。
有一次,朋友從青島帶來了金志國愛吃的海鮮,他把西安的同事叫來一起吃。他發現除了自己別人對海鮮不感興趣。金志國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啤酒,大家的飲食習慣不一樣,西安人喜歡吃辣,需要喝淡爽的東西。
西安當時有一個順口溜:漢斯苦、黃河淡,寶雞啤酒愛沉淀。金志國豁然開朗,缺點找到了,那就研發一種口味不重、又不酸、包裝又時尚的啤酒。
隨即,他把原先12度的產品變成10度,每天生產出來的啤酒都放在公司的大冷庫里,晚上直接送到終端市場,又冰又爽。很短的時間,漢斯成了西安人飯桌上的常客。利用本地工廠的快捷優勢,奪回了部分市場。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