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機僅僅只是山寨手機的一種,它算是山寨手機中價格最高的高檔手機了,而與高仿機一樣受到消費者追捧的,還有許多貼著國產品牌手機牌子,價格低廉、功能齊全的貼牌機,和名稱五花八門的雜牌手機,它們有些被冠上了很有個性化的名字,這里的批發商告訴記者,這些名字都是生產手機的人自己取的。
山寨手機開發商:“這個牌子叫我愛你”
記者:“這個什么牌子”
山寨手機開發商:“UFO,你自己取一個名字,三碼機你自己的名字都可以。”
山寨手機開發商:“這個叫至尊寶。”
與這些個性化名字的手機一樣吸引著人們眼球的,還有這些形狀獨特的、具有創意的手機,可以視頻的手機,手表造型的手機,光學變焦手機、具有驗鈔功能的手機、香煙盒形狀的手機,寶馬、奔馳、寶時捷等車模手機。
這些具有原創色彩的手機,把很多技術和設計都組合在了一起,超大屏幕,智能、電視功能、雙攝像頭,多媒體播放,雙卡同時待機、能裝的全裝上了,功能全得讓人難以置信。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對山寨手機的關注,山寨手機電池容量更是一個比一個標的大,有些甚至待機時間長達一年。
一位攤主告訴記者,為了迎合消費者要求長待機的需求,電池都是虛標的,實際上達不到這樣高。
記者調查了在華強北路商圈里各手機大賣場,發現90%賣的都是山寨手機,在被稱為深圳數碼通信第一城的明通數碼城,記者見到,這里有不少的柜臺是專門為出口的山寨機定制越南語、阿拉伯語、德語、英語、西班牙語等等世界各種語言的。
山寨手機開發商:“你要什么語言都有,每一款只需要花5000元。”
另一位攤主告訴記者,來自國內外的銷售商都在這里拿貨,生意十分紅火,他這個不到兩平米的柜臺,多的時候一天就可以賣出幾百部到上千部手機,少的時候也可以賣出十幾部。
山寨手機開發商:“幾千部幾天就賣完了,每一部可以賺20元。”
手機在我們心目中,還是一種高科技產品,可是在深圳電子市場上一看,幾乎就像蘿卜、白菜一樣賣,拼裝這些手機的廠商既不是地下加工廠,又算不上正規軍,所以它們得了個外號,叫山寨機,雖然名頭不好聽,但這么便宜的價格,讓它在市場上極具殺傷力,山寨手機為什么會便宜的令人難以置信?它究竟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來了解一下山寨機背后的秘密。
上海貿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雁:“過去芯片拿來后,還需在上面開發比較多的軟件,這個工作量很大,比如諾基亞做一個手機,可能需要幾百人,開發一年到一年半才做出來。”
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從事流媒體研究的孫雁博士,受中國手機市場前景的吸引,于去年回國創辦了一家信息公司,他告訴記者,過去生產一部手機是很復雜的,山寨機廠根本做不出來,2006年后,臺灣的一家芯片商聯發科,開發出了一個手機芯片,把需要幾十人、一年多才能完成的手機主板、軟件集成到一起,研制出了廉價的MTK手機芯片,一下讓手機的生產沒有了核心技術。
孫雁:“這樣的原因使中國產生了非常多的設計公司,方案公司,出現眾多三、五碼機。”
手機生產的技術門檻降低了,生產商只要將聯發科芯片買來,配上手機外殼和電池,就可以組裝出一款手機。
孫雁:“小作坊在家里就可以,買一些配件回去湊就行,手工就做出了,一天做幾百臺。”
如此簡單的手機生產方式,使各行各業的人士都加入到手機生產的行列。
深圳康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宏韜:“通訊領域做MP3、做消費電子的,包括做服裝的,什么人都來做,從業人數很難統計,但是數千家企業肯定有,主要集中在深圳當地。”
曾經做過山寨手機的王鎮龍告訴記者,像他那樣生產手機的小企業,在廣東、深圳就更多了,他們不用注冊登記,不用辦理入網許可證,直接照搬其他公司的手機方案,再到市場采購手機所需的材料,然后租用別人的廠房設備或者進行手工組裝,正規企業要半年才能出一款手機,他們要不到兩個月就可以生產上市了。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一部正規手機要投入生產,首先要有發改委核準的手機牌照,其次要花費巨額資金,向芯片廠商和手機方案設計公司拿方案,還要繳納17%的增值稅,王鎮龍告訴記者,山寨手機之所以價格很低,是由于他們生產手機不用繳納國家規定的17%的增值稅、銷售稅、不用花錢研發產品,又沒有廣告、促銷等費用。
那么,一部山寨手機的成本究竟是多少?記者在一個叫山寨機的網站上,找到了一家叫瑤人通訊公司的山寨機生產企業,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山寨手機寨主肯先生,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帳:
山寨手機寨主肯先生:“手機由三大部件組成,成本會隨顯示屏大小,攝象頭象素變化成本發生變化,像國內普通的一款3.0寸屏手機,生產成本大概在400元左右。”
肯先生告訴記者,一款3.0屏的手機,400元左右的生產成本是這樣構成的:模具費是20元,具有MP3、MP4、百萬像素拍照等基本功能的電路板制造成本約200元左右,充電器、攝像頭、鍵盤、光盤等包裝配件在內的制作成本約為110元,每個加工成本大概在17到20元之間,手機外配,一套平均包裝成本是50元左右。
肯先生:“出貨450,消費者700、800買到。”
由于山寨手機生產成本低,中間利潤能達到50%到100%,一部手機的生產出來后,生產商賺10%到15%,然后國包商、省包商和地包商20%到25%,零售商賺得最多。
山寨機掀起強大市場沖擊波,國內品牌手機大企業幾乎全部出現虧損
技術壁壘轟然倒地,為山寨機大規模生產打開了大門,一時間各方資本都涌入到這個市場,小到手工作坊,大到可以與一些國內品牌相抗衡的企業,山寨手機生產廠家不計其數,魚龍混雜。尤其是2007年10月,國家實施長達9年的“手機牌照”制度取消,更讓一些山寨機企業,浮出水面,搖身變成了正規軍,一條分工明細的山寨手機產業鏈正逐漸成形。
記者跟隨一位手機銷售商來到了華強北的一棟寫字樓,這位銷售商告訴記者,從科技園到華強北,有數千家手機產業鏈上的公司,這里面90%的公司做的都是與手機有關的生意。
記者在樓里走訪了一些公司,發現這里有專門設計電路的,有專做主板設計的,有做外觀設計的,還有專門做原器件的,專門做整合的,做國包、省包、地包銷售的,手機產業分得非常細。
手機經銷商:“我們一般賣給你主板,你拿主板采購軟件,視屏,攝象頭,馬達、聽筒、殼料,你可以上組裝廠組裝去,價格從6元到10元不等,做的什么樣,出來可以選擇自己的品牌包裝。”
這位即做方案,又生產手機的老板告訴記者,山寨手機的制造,在這里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產業鏈,從研發到銷售都有專人負責,包括液晶屏、耳機、電池、充電器、手寫筆甚至攝像頭鏡片、防塵網等都有專業廠家生產,你如果有資金,就可以生產手機。
然而,一位專門做金鵬貼牌手機的公司老板告訴記者,由于很多沒有勢力和技術開發能力的企業也進來生產手機,大量良莠不齊的產品,傾銷市場,使得市場出現飽和,山寨機的利潤也越來越低,平均做五款機型,只有一款能盈利,一大批在管理與更新上跟不上腳步的山寨機廠紛紛倒閉了,就在這個寫字樓里,每月都有公司關門。
手機經銷商:“行業無序競爭,賠本也賣,五碼機器幾十元錢。”
山寨手機異軍突起,印證了一句老話,聚沙成塔,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山寨手機產量至少有1.5億部,幾乎與國內市場手機總銷量相當,它們掀起的強大的市場沖擊波,首先對國產手機品牌發出了致命一擊。
深圳康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宏韜:“山寨三、五碼,采取非法的一些競爭手段,形成的競爭優勢,我們沒法復制,對我們造成沖擊,讓我們夾在中間,確定很難受。”
作為深圳本地的企業,康佳在這場山寨機的沖擊中,也在劫難逃。
除了華為、中興、TCL等以國外市場為主的廠商外,國內品牌手機大企業幾乎全部都出現虧損,其中波導虧損5億多元,夏新更是虧損6億多元,有些企業甚至退出了市場。
李宏韜:“我們感到最大壓力不是廠家更多了,是這些廠家三碼、五碼機小企業用的競爭方式,不是規模在做,運用非法的商業手段在做,我在整個環節里交稅,我不去做的CTI認證,不承擔認證的費用。”
李宏韜告訴記者,現在手機市場還是進行的價格競爭,正規手機企業與山寨企業由于不是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正規手機企業付出的成本要多得多,因此在價格上處于劣勢,李宏韜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正規企業生產一部手機要交17%的增值稅,實驗樣機要40萬到50萬元,手機檢測20萬元,設計費每部手機要增加成本10到20元,一部手機的成本就要比山寨機多出150到200元。
李宏韜:“為了達到標準,你要做更多保護,原材料成本增加,很多三、五碼機不需要入網測試,也不需要檢查,為了降低成本,不能犧牲了許多質量標準。”
2007年我國品牌手機價格降幅雖然高達15%-20%,但是與山寨機比還是沒有價格優勢,從市場份額看,國產品牌的占有率已經下降到了20%多,與此同時,山寨手機的銷量超過了1.5億部,僅增值稅一項,國家就損失178.5億,現在康佳在保住國內市場的同時,準備擴大國際市場來尋求突破。
李宏韜:“山寨手機對國家也是損失,稅收沒交給國家,給我們造成損失,手機品牌也有影響,國家在規范商業環境上影響一些辦法,規范這個市場,對一些真正有競爭能力的公司給予扶持。”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