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中旬國際糧價開始了新一輪上漲,不過這次的領漲板塊已經不是玉米、大豆,而是大米,香港人喜歡吃的泰國香米,一個月暴漲了30%,以至于引發了超市里的大米搶購潮,與香港一水之隔的廣東省,大米市場有沒有受到波及?我們的記者來到廣東省最大的糧食批發市場進行了調查。
位于廣州、深圳、東莞三市之間的常平糧食批發市場,是廣東省最大的糧食一級批發市場,這里集中了全國所有產糧省的糧食生產商,有100多家,每天成品糧交易量達到2500噸,這個市場的糧價,可以說是廣東省糧價變化的晴雨表,在這里,記者了解到,全國各地的糧食運到這里,100斤大米,平均價格都上漲了兩元到7元錢。
記者同時調查了廣東省第三大糧食二級批發市場,信立國際農產品貿易城,這里的糧食價格同樣在小幅上漲。
每月銷售大米達500噸的童偉告訴記者,在他銷售的大米當中,普通大米漲幅較小,大約100斤漲了3到6元,本地大米漲幅較大,100斤大約漲了10塊到15塊錢,而泰國米的漲幅最大,每100斤則漲了12塊到18塊錢,而且市場已經脫銷。
由于批發市場的糧食價格上漲,使得零售市場的糧價也水漲船高,記者在廣州的一些超市了解到,超市的糧價比批發市場的價格漲幅更大一些。
無論在廣東的糧食批發市場還是在超市,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批發商和消費者都在擔心糧價還會繼續上漲,尤其泰國大米脫銷,更是給廣東這個糧食消費大省拉響了警報,在無法把握糧價走勢的情況下,糧價持續上漲會不會威脅到糧食安全?為了防患于未然,廣東的一些一級、二級糧食批發商已經開始增大糧食庫存,以防萬一。
在東莞石龍鎮做糧油生意的董建國,這幾天感到有些忐忑不安,普通大米的價格,僅半個月時間每100斤就漲了5到6塊錢,他很擔心大米價格繼續漲下去。
董建國的大米主要銷往東莞市各企業職工食堂,每個月大米銷量達300多噸,雖然大米在繼續漲價,但是為了留住老客戶,他至今仍然是按照一月前的價格賣給老客戶大米。
這種不賺錢的賣米方式,讓他感到心里十分沒有底,他告訴記者,萬一米價繼續上漲,他的經營就困難了,現在他采取的應對方法是,趁現在糧價漲幅不大,將所有的資金購進糧食存起來。
在董建國加大自己大米庫存的時候,專門為超市送大米的東莞昌興糧油副食批發部經理童偉,也感到了近期超市進米數量比以前增加了。
童偉告訴記者,由于受香港大米漲價的影響,周邊不少超市擔心大米價格還要上漲,于是紛紛增大了在他這里的進米量,在漲價預期心理的影響下,童偉也不得不加大大米的庫存量。
在常平糧食批發市場記者了解到,有實力的大米批發商都將自己的庫存量加大了,于是,糧食市場出現了一個現象:
東莞信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芳:“我們跟去年同期相比的話,我們第一個季度整個的糧食的銷售量大概增加了20%左右,相對來說,同比的這個價格大概增幅在10%左右。”
劉芳告訴記者,糧食價格漲了10%,銷量同時也增加了20%,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劉芳:“預期整個糧價還會漲的時候,他肯定是作為他商業上的考慮的話,他還會多儲備一些糧食在這個地方,以防止進一步的漲價。”
那么,近期廣東的糧價為什么會上漲?難道加大大米的庫存量就能避免大米漲價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來自湖北的大米一級批發商彭堯清告訴記者,這些大米都是他們在家鄉收購農民的稻谷,經過加工后運輸到廣東的,現在家鄉的稻谷在漲價,大米的價格不得不上漲。
彭堯清:“老百姓化肥、農藥都漲,沒辦法,價格低了他不賣。”
童偉:“像我們鄉下有時候停電,用柴油發動機,這個柴油成本也在增加,工人工資也在漲,加上運輸這塊也在漲。”
廣東大米漲價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汽油柴油價格的上漲,增加了大米的運輸成本,童偉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帳:2007年,他們從河南發60噸大米到廣州,米廠到火車站的短途運輸費用是400到600元,現在短途運輸要600塊錢到800塊錢,上漲了200元;從河南到東莞一個火車皮的運輸費是7500到7800元,現在運輸費是9000到9200元,上漲了1500元,到了東莞,大米的提票費原來是2800元,現在增加到3100元,上漲了300元,60噸米的運輸成本共計上漲了2000元,也就是說,每100斤大米光運輸費就上漲了1.66元。
童偉:“成本也增加了,利潤空間也減少了,一袋米正常的情況下,掙一塊五毛錢,純利就是說接近是八毛至一塊錢之間,行情不好的話,有時候五毛錢。”
童偉告訴記者,為了讓大米的漲幅不要太大,保證企業不會虧損,現在他們只能加大庫存攤薄漲價成本,同時,他們還擔心萬一收不上稻谷,還可以有些庫存。
在預期漲價的壓力下,廣東的大米批發企業紛紛加大庫存,防止脫銷,糧食批發商的這種擔心并非杞人憂天,廣東是個人口大省也是個糧食調進大省,2007年常住人口接近一個億,再加上流動人口,實際管理人口數為全國第一,而廣東幾大糧油市場銷售的大米,大約98%需要從外地調進,廣東本地產大米只占2%左右,只要外地糧價稍有風吹草動,廣東的市場就會引起一陣波瀾,那廣東省目前的糧食生產到底處于什么水平?再來看看記者的調查。
東莞曾經是廣東省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糧食生產基地,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東莞工業化、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東莞由廣東的一個農業大縣變成了全國知名的工業制造業城市。
東莞市農業局種植業管理科副科長魏宇航:“我們東莞的糧食,以前應該可以基本滿足自給自足,現在我們東莞,本地生產的糧食是供應不了在東莞生活人的這個口糧的。”
魏宇航告訴記者,1978年,東莞市的糧食播種面積是207.2萬畝,糧食總產量是53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就達171.5萬畝,總產50萬噸,1978年后,水稻的生產面積和產量逐年呈下降趨勢,2007年,水稻種植面積下降到2.1萬畝,產量下降到0.78萬噸,現在東莞的1200萬人口,消耗的大米,98%以上要靠外地調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