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3月份,家電賣場里最熱鬧的地方,不是彩電、冰箱區,而是空調,因為這個時候,都是各大空調廠家啟動新一年度銷售活動的日子,往往也是空調價格戰開打的時間點,然而,今年的空調市場卻改寫了這個老皇歷,非但3月的價格戰沒打起來,是不是該漲價反倒成了市場爭論的主題。先來聽聽廠家的說法。
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主管采購的總裁助理劉俊告訴記者,空調行業目前面臨最大的成本壓力就是原材料的上漲,今年漲的比較厲害的一個是鋼,鋼和鐵礦石都漲了60%多,帶來了鋼本身的成本上漲了600到1000元。
在格力空調的生產車間,記者注意到,這些流水線上的空調半成品的骨架都是由鋼材打造的,劉俊告訴記者,鋼價一漲,這些成本也會隨之上升,據格力電器采購部估算:此次鋼材價格的上漲,將導致成品單套掛機成本上升10元左右,單套柜機上升約30元。
除此之外,空調的另外一個主要原材料是塑料,而塑料是原油加工的副產品,由于國際原油價格從80美元/桶漲至110美元/桶,受此影響,使得塑料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左右,而實際上鋼材和塑料還不是空調原材料中價格上漲最快的。
劉俊告訴記者,銅是空調結構中的基礎性原材料,銅的漲價會帶來行業結構的變動,而今年3月開始銅價已突破70000元/噸,比2007年10月的56000元/噸,上漲了近30%,折合到每套空調上,預計上漲20-50元。
在空調的原材料構成中,除了銅、鋼材以外,空調的包裝用紙價格也在上漲,同樣造成了明顯的成本壓力,劉俊告訴記者,瓦楞原紙去年12月的價格為2800元/噸,1月底上漲到3400元/噸,目前上漲到3800元/噸,估計高價會持續到5月初;掛機包裝單套,成本預計上漲4元左右。
除了原材料的上漲以外,由于今年年初南方的雪災,造成煤,電等供應的緊張,也造成了對采購成本的增加。
劉俊還告訴記者,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后,經濟補償金每年度將支出1000萬左右,折算到人均,相當于人工成本增加1%,人均增加300元/年,另外,《職工有薪假休假條例》規定:入職滿1年的員工享有薪假,員工無法休有薪假的企業按300%支付假期工資,測算員工的休假成本為1500萬左右,折算到人均,相當于人工成本增加1.5%,人均增加440元/年,合計下來,企業人工成本將增長2.5%,人均增加740元/年。
通過綜合采購主管劉俊給記者的這些詳細數字,記者也計算了一下,通過原材料的上漲、人力成本的上漲,最后分攤到成品機身上的制造成本的上漲幅度估計是10%。
劉俊給記者算出這一筆筆詳細的成本賬,支持了空調廠家試圖漲價的觀點,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但空調畢竟是個競爭十分激烈的行當,如果廠家只是一味把價格硬生生抬上去,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到頭來只會把消費者嚇走,失去市場份額,那怎么才能讓空調在出廠之前,先來一個成本減肥呢?再來看看空調廠家的做法。
一邊是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在上漲,另一邊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作為生產廠家如何在兩難中找到出路,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技術總工程師黃輝告訴記者,第一是通過技術水平的提高來提高設計成本,通過工藝流程的改革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費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種種困局面前,格力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新產品的研發,成立了三家基礎性研究機構,相繼推出科技含量高的高端產品,試圖通過技術的優勢化解成本的巨大壓力。
在格力空調的研發實驗室,記者看到,研發人員正在對新產品的性能進行實驗,測試新產品在各種自然天氣變化中的反映,技術的自主創新已經把空調從傳統的制冷制熱的單純性能過度到節能、健康、環保成主導因素的綜合性能指標,空調行業將從以往的價格競爭過渡到價值競爭。
黃輝告訴記者,另外一方面不斷地開發一些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把他們不斷地研究成果轉化成這些高技術含量的產品。
除此之外,負責采購的劉俊還告訴記者,格力集團也在嘗試著減少各種能源的消耗,由此降低成本,根據測算,08年2月份產量損失率同比07年2月份下降32%,08年2月份生產計劃調整率同比07年2月份下降40%。
即便如此,在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隨著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漲,空調漲價似乎勢不可擋,2008年空調旺季真的會在一片“漲聲”中開局嗎?各大品牌的空調廠家對此也是眾說紛紜,剛剛參加完兩會的人大代表、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向記者這樣透露。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企業應該在這個時候要冷靜地面對漲價的問題,我們也不例外,也遇到了我們的上游產品的漲價,既然是這樣,是不是別人漲我們也跟著拼命漲,我覺得我們要承擔一點,犧牲一點我們的利益。”
董明珠認為,成本上漲將使空調行業今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不具備規模優勢、成本控制能力不強的企業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命運。除了規模優勢之外,董明珠還表示,在原材料漲勢逼人之際,節約成了內部消化成本壓力的重要途徑。
即使格力空調在苦苦消化著原材料等各項成本上漲的壓力,但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數據,空調在2006年夏季曾經直接上漲了20%左右;而后廠家采取了“一點點調整”的策略,使整個白色家電產品在2007年又不知不覺上漲了10%左右,比2006年漲價約200元/臺。而記者從其他家電企業獲悉,海爾空調早已漲價2%,美的空調漲價達10%,志高空調認為漲價幅度將視市場而定,平均單價估計將維持在2500元-3200元之間,而外資空調品牌如松下、三星、LG、三菱、大金則通過推出超高端產品來引發價格打戰。
解開成本難題,漲價并不是唯一的一把鑰匙。空調生產廠家面對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上漲,想了不少應對之策,不過,空調市場上,還有另外一部分企業,也在設法化解廠家提價的壓力,這就是那些家電經銷商,那它們又有什么辦法控制空調價格呢?一起來看看國美電器的一次采購行動。
3月12日,國美電器在北京啟動2008年空調市場聯合采購時,在采購會上,海爾、美的、海信、松下、三菱等國內外16家空調廠商悉數到場。
在這次聯合采購中,國美電器拋出了186億元的采購大單,集中采購的數百萬臺空調將在旗下的國美、大中、永樂等賣場投放,采購量超過了2008年空調市場需求的1/4。
國美電器常務副總裁王俊洲坦言,拋出如此巨額的訂單,集團要承受很大的現金壓力甚至風險,但國美這種淡季集中采購的行為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貨源的充足,另一方面是為了與生產廠家一道,抑制目前空調價格上漲的壓力。
國美電器常務副總裁王俊洲:“制造商通過這些大單,能夠對它們的生產和開發計劃作出一個很精準的計劃,優化它們在物流上、在生產上、還可能在資金上的成本,降低它們在這方面的成本。”
事實上,廠商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也會有一部分上漲的因素傳遞到下游,這是擺在經銷商面前的一個挑戰。國美就通過對消費者進行差價補償(若該型號產品出現降價,賣場將退還差價)以及與生產廠家簽訂包銷定制協議(為特定市場定制特定機型,以保障銷量)等手段,盡量縮減從廠家到賣場中間環節的成本,平抑空調價格上漲。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中,每年各品牌空調的價格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王俊洲表示,生產廠家應該側重于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使空調的價格合理上漲,而非搭車漲價。
王俊洲:“我們認為,今年的空調不應該漲價,也不能漲價,漲價是沒有根據的,完全能夠通過供應鏈的優化、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間的這種,優化我們的采購流程,來消化客觀上引起漲價的一些因素。”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