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1日電 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即將于12月12-13日在北京舉行。國際社會對此次中美高層對話、相關成果及未來中美經貿關系走向表示了極大的關注。商務部副部長陳德銘近日就SED相關經貿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問: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即將在北京召開,據悉此次對話的主題是中美兩國合作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您對此有何看法?
答:確立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是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也是兩國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深化經濟關系的重要機制。自去年12月以來,中美成功舉行了兩次戰略經濟對話。通過對話,雙方取得了一系列積極務實的成果,增強了相互理解和戰略互信,為中美經貿關系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于第三次對話,中美雙方已就對話的主題達成一致,即“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議題,符合兩國建立SED機制時確立的討論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經濟問題的定位。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完全游離于這種趨勢之外得到發展。經濟全球化為中美經貿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兩國利益交融不斷深化。首先,新的國際分工格局為兩國經貿合作提供內在動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美國通過對外投資,將不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海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進一步提升了美國經濟競爭力。目前,服務業占美國GDP的比重高達78%,制造業僅占12%;中國工業占GDP的48%,勞動密集型企業眾多,主要生產中低端產品。兩國可以通過國際分工,取長補短,為經濟發展創造新優勢。其次,日益緊密的中美關系拓寬了雙邊經貿合作領域,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實際利益。在貿易方面,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為美國廣大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并為美國消費者每年節省1000多億美元的開支;中國還是美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去年美對華出口增速高達32%。在投資方面,美國對華投資使企業獲得了更多市場準入機會,分享了中國市場增長好處。在中國制造業22個大類和100多個服務業行業中,均有美國企業投資;2006年,在華運營美資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美元。當然,中國也從中美經貿關系中獲益良多,其中既包括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也包括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
中美在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同時,也面臨著共同的挑戰,主要是:全球范圍內貧富差距加大;各產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受益不均;地區發展不平衡等。中美作為有重大影響力的兩個經濟大國,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均負有重要責任。希望通過此次對話,雙方在能源、環保、投資、經濟均衡增長等領域進一步增進共識,為外界傳遞兩國加強合作、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
目前美國內有部分人認為,中國的崛起對美全球利益構成了挑戰,布什政府對華經貿政策是失效的,對人民幣匯率、食品安全、知識產權、國家安全等問題進行炒作,不利于中美經貿關系的正常發展。我認為,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不斷加快的國際大環境下,經濟相互依存使得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與經濟合作的范圍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已成為雙邊關系的重要基礎。兩國經貿領域的問題應通過平等協商加以解決,不應政治化。中美作為世界經濟參與者與受益者,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雙方應明確各自承擔的責任,正視并解決各自經濟結構性問題,加強經濟政策領域的對話和溝通,避免非理性地、片面地將經貿問題歸咎于一方,以利雙邊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