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電 題:引才引智 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廣東東莞副市長江凌訪談
中新社記者 郭麗 邱吉靈
“東莞過去二十多年主要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把全世界大批有錢的人吸引到東莞來投資,另一件是把全中國大批貧困的人吸引到東莞來打工。這兩件事促成了東莞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下一步,東莞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要把全球最有頭腦的人聚集到東莞來貢獻智慧!泵鎸τ浾撸瑬|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這樣總結東莞的發展之路和轉型舉措。
“四個難以為繼”凸顯東莞發展困境
江凌介紹說,通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第一輪發展,東莞創造的“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完成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巨大跨越,造就了東莞經濟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但是,現有的模式發展到今天,已經出現了“四個難以為繼”:一是土地空間難以為繼,二是能源特別是水資源難以為繼,三是社會容量難以為繼,四是環境容量難以為繼。
江凌舉例說,虎門鎮龍眼村外商加工貿易企業最高峰時達一百三十多家,如今已經銳減為六十余家。曾經吸引外商的資源和成本優勢逐漸消失殆盡。
而這只是整個東莞外向型經濟近況的一個縮影。多年來靠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締造出口型“鎮域經濟”奇跡的東莞,正遭遇國際貿易壁壘、國家政策調整、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種挑戰。廣東“四小龍”之一的東莞,不得不開始徹底的轉型探索。
提出“雙轉型”開啟新時代
記者在東莞市采訪時,發現當下最流行的詞是“雙轉型”。
曾在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進修過的江凌認為,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東莞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和矛盾交織的時期,進入了必須全力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的時期。東莞市提出“雙轉型”就是要推進資源主導型經濟轉向創新主導型經濟、初級城市化社會轉向高級城市化社會。具體來說,就是鼓勵民間大力發展具有自主技術和自有品牌的企業,推動產業的升級轉型;推動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轉變,把工業文明提升為城市文明。只有把經濟社會的發展轉到依靠智力開發和知識增值的軌道,才能在新一輪發展中尋求新的增長要素,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轉型的核心是人的轉型
那么如何實現“雙轉型”呢?江凌認為,轉型的核心是人的轉型。從東莞的實際來看,當前關鍵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讓東莞百萬傳統農民轉變為現代市民。政府要從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綜合素質上對東莞的百萬農民進行提升,否則就會長期阻礙和困擾東莞的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二是如何讓幾百萬外來務工人員真正融入東莞社會,讓他們對東莞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新東莞人,也是東莞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社會轉型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作為一名二十多歲便走上領導崗位,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副市長,在“雙轉型”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不創立自主品牌,沒有自主研發能力,東莞從利用外資中的獲益就非常有限。一旦其他地區配套設施得以改善,憑借更低廉生產成本的吸引力,東莞很有可能出現產業空心化的危機。必須把貼牌生產變為品牌生產,改造東莞創造財富的手段。創新的載體是東莞近二萬家對外加工企業,東莞要從中選擇五十家左右作為試點,將其打造成集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面向中國國內市場的企業總部!薄
創新自救 著力引進人才
創新,已經成為時下東莞政經兩界尋求經濟發展的共識。而對于“雙轉型”更是提出了“雙人才”戰略:用大項目和財力吸引高端研發人才,著力培養本土高級技工人才。
江凌介紹說,東莞對落戶東莞的院士將獎勵一百萬元人民幣。東莞今年將投資八億元人民幣建立一所新的技工學院,加上原有的東莞理工學院,培養高級技工人數將倍增。
江凌表示,東莞將放寬人才入戶條件,吸聚高素質人才,使外來人才盡快融入社會主流,提升人口素質,用政府“無形之手”推動“雙轉型”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