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9日電 美國《僑報》28日刊文稱,“中國制造”的質量無論在國內還是走出國門都要經得起檢驗,西方社會給“中國制造”挑錯是好事。
文章稱,中國的“老字號”至今令人信任并感到溫暖。華人都知道北京瑞蚨祥的綢緞靠得住,同仁堂的中成藥吃了讓人放心,因為二者都能做到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種持久不變的信任,塑造了中國的“老字號”招牌,在西方稱之為“商譽”,如同人的名聲。
美國有不少品牌,視商譽猶重于有形財產,其產品或作業程序上的任何瑕疵,都足以損害到商譽,有時甚至是致命的。1984年12月3 日,美國聯合炭化物公司設在印度博帕爾的化工廠發生漏氣事故,死傷逾500人。
博帕爾事件發生后,聯合炭化物公司的商譽受到嚴重打擊,最終在2001年被美國陶氏公司收購。聯合炭化物公司成立于1898年,可以說是百年老店了,但一旦商譽如此受損,當然就無法恢復元氣了。
有人說,美國文化對外影響通過三種渠道:麥當勞連鎖店、LEVI'S牛仔褲和好萊塢電影。如果我們將范圍擴大,還可以加上微軟的軟件、IBM的信息服務系統和波音公司的飛機,這些公司的行號及其產品都有商譽的內容。商譽是品牌的一部分,就商業實體而言,它是商業實體和顧客之間良好關系的體現,這種關系建立在長期的信任和安全感上。瑞蚨祥和同仁堂這兩塊“老字號”招牌,靠的就是顧客的長期信任。
筆者認為,瑞蚨祥和同仁堂到底不是國際品牌,它不是日本的索尼和松下、本田和豐田,也不是韓國的三星、大宇。中國的國際品牌應該是“中國制造”這四個字。
“中國制造”這塊招牌,正在因為牙膏、兒童玩具、中藥成分、食品的瑕疵而遭受國際社會的嚴肅批評。中國有句俗話:“多難興邦”,在中國完全跨入現代化門檻之時,這場危機對中國來說毋寧是件好事。眾所周知,在設計和使用計算機軟件時,必須經過一道消除錯誤程序的過程,很多時候找出錯誤比消除錯誤還要困難。現在有人替中國找出錯誤,中國就能果斷地把錯誤消除。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沒有規避或托辭的任何余地。要建立、維持并發揚“中國制造”這個商譽,中國應感謝別國替中國找出了錯誤所在。
在任何國家,創造品牌的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日本豐田牌汽車在上世紀60年代打入美國市場,最初幾乎是美國人的笑柄,電視曾稱“風大時別開日本汽車過大橋,否則有可能被吹到水里去”。可現在,豐田居然有意買下通用。日本汽車在美國大行其道,因為只需換油,不需經常維修,也很少有公開召回產品部件的情形。當年的笑話,自然也就化為烏有了。
作者舉例說,臺灣產品在上世紀80年代也一度是被開玩笑的對象。有一則電視廣告曾引起臺灣民眾集體抗議:廣告中,一個人打著一柄破傘,另一個人說:“一吹就破的雨傘就是臺灣制造的”。而現在,有關臺灣產品的批評已經很少了。同日本產品一樣,臺灣產品也同顧客建立起了長期的信任關系。
目前中國貨的最大優勢是價格低廉。近十年來,美國石油價格上漲一倍有余,但從未引發通貨膨脹。其主要原因就是市面上充斥著大量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中國政府購買大量美國政府債券,同時向美國輸入廉價商品,實際上化解了美國的經濟失衡,不過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美國的一些行業,其中特別是勞動密集性產業。北卡羅萊那州的紡織業、賓夕法尼亞州的菇農以及散在各州的制鞋業和家具業都首當其沖。有的通過民意代表向中國政府及商家施壓,有的則索性向法院提起反傾銷訴訟。有人把它說成“中國威脅論”的一部分,比較冷靜的美國人則認識到,問題的根在于中國產品價格太低,而是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了。
現在美國乃至歐洲都抓到了“中國制造”的瑕疵,其中最嚴重的是有害于人或動物健康的瑕疵。中藥有毒、兒童玩具含鉛、狗食足以致命等,“中國制造”似乎一下變成被罵的四字訣了。有人分析這是反華勢力動了手腳,無非是“中國威脅論”的一部分。有人說把“中國制造”抹黑,目的在于擾亂北京奧運,這只是一個開始。還有人甚至提到“炙熱”的中國股市也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因為在奧運會開幕前,中國股市發生大波動,對政府來說肯定不是好事。
分析到最后,筆者想借用中國的一句老話“是故君子慎其獨也”,建議主管部門從容面對這場商品危機。不論這場危機有沒有其它因素,有沒有別有用心的人在背后興風作浪,中國都需首先把自家打掃干凈,營造一個好的制造環境,提高“中國制造”的質量,才能確保產品走出來萬無一失。
文章最后稱,問題的關鍵在于:商品的出口和內銷只能有一個檢驗標準,中國民眾的切身利益同樣寶貴。所以,“中國制造”的質量無論在國內還是走出國門都要經得起檢驗。只要“中國制造”質量過硬,就不怕沒有生意做。與中國開展商貿的大公司都想獲得利益,都想提高它們在全球市場的身價。而就目前的格局來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地區或國家能夠替代中國這個制造業基地。
(作者劉實 系知名華人政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