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業曾經是中國制造業一個成功的標志,全球產量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競爭力最強。然而,就在彩電從傳統顯像管向平板電視升級換代的時候,國內幾大彩電企業卻連連爆出巨額虧損,TCL在歐洲虧損約26億元后,宣布退出歐洲市場,廈華去年也出現了5.23億元的虧損。而海爾、長虹等六家彩電上市公司,去年第三季度平均每股收益只有0.076元,只相當于滬深股市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率的三分之一。在今年五一黃金周的彩電大戰中,甚至又傳出了國產彩電即將崩盤的說法。那么,國產彩電究竟現在面臨怎樣的困境?我們今天先到青島舉辦的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去看看。
長虹卷土重來迎接未來挑戰
青島電博會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國際性專業展會,每年來此展出的都是國內外知名的消費電子企業。在今年的展會上,記者并沒有看到蕭條悲涼的氣象,倒是看到一派熱鬧和繁榮。國內外各大企業都推出了各種樣式、各種尺寸的平板電視,一眼望去分不清哪是液晶哪是等離子,但是很明顯,此次展會平板電視真正唱起了主角,而且國內企業都對自己的產品表現了出極大的信心。
海信集團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郭慶存:“現在展會上你可以看到我們一個42寸的樣機,這個樣機你會看到他的效果要比通常的和現有的技術明顯地好。”
記者特別留意了國內企業的展臺,在長虹的展位看到幾乎所有展品都是平板電視,而且尺寸極為齊全,而無縫拼接的巨大屏幕電視則更加吸引眼球。記者還發現,甚至在全球著名的英特爾的展臺上也看到了長虹的平板電視。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旭:“今天我們的展區里面也有長虹的產品,所以我們和長虹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無獨有偶,今年的6月15日,長虹和微軟也正式宣布戰略合作,微軟以總額9405萬元認購長虹1500萬股份,微軟戰略投資四川長虹這一消息在行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更早以前的4月28日,長虹宣布總投資達60億元的等離子屏項目在四川綿陽正式開工。自從2004年巨額虧損37億元以來,長虹這一系列的高調回歸和眼下行業內一派悲觀氣氛顯得極不協調。這個行業到底怎么了?長虹內部又發生什么?記者帶著疑問來到了四川省綿陽市的長虹總部。
剛到綿陽,正好趕上長虹集團在準備一個平板電視新品發布會。他們展出了全系列的32寸以上的等離子高清電視,然而主角則是一個大家伙,103寸的等離子電視。
和整個家電業的暗流涌動相比,記者在綿陽再次感受到了長虹的自信和樂觀情緒。
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體斌:“公司一季度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9.6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38.87億元增長了27.83%。實現凈利潤7246萬元。除了電視產業外,手機、冰箱、IT產品等新產業的主流業務收入增長也相當迅速。”
長虹更大的自信表現在總共投資60億元的等離子屏項目,記者發現這里正在忙碌地建設,現在能看到的僅僅是鋼筋和混凝土。投資如此巨大,這對于剛剛經歷了巨虧的長虹集團來說,無疑是一場勝敗難料的豪賭。
長虹多媒體產業群董事長郭德軒:“別人掌握了屏的優勢,相當于我們在跟自己的競爭對手在合作,買他們的屏然后跟他們競爭,所以如果你稍微賣得好一點,他就不賣給屏了,就釜底抽薪了,所以中國的企業發展非常困難,因此我們來投入,下定決定投入PDP等離子的屏,也是想解決這個瓶頸的問題。”
郭德軒說出了我國彩電行業面臨的核心問題,這也正是彩電業崩盤論的根源,中國彩電業在顯像管時代成功地把外資品牌擠出了國內市場。但是,第三次電視產業革命已經到來,平板電視迅速取代顯像管電視,其關鍵技術和主要利潤都集中于屏幕制造,但國內目前90%的屏幕要依賴進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平板技術現在掌握在日本人手里頭,歐洲人手里頭,你現在是掌握在人家手里頭,當然你通過,加工可以推動流通,你已經掙到一些錢這些錢是比較低端,比較少的,高利潤的東西,高附加的東西給人家拿去了。”
現在外資品牌卷土重來,操起了本土彩電企業最擅長的價格戰。實際上外資品牌降價還有更深一層用意,那就是從上下兩個方向對本土彩電施壓,一方面在整機價格上對本土品牌大打出手,一方面在面板的要價上毫不手軟。
海信集團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郭慶存:“眾多彩電企業也共同面臨這樣一個挑戰、擔憂和憂患,那就是中國彩電業并沒有完成真正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積累和核心技術的把握,這個歷程還很長。”
關鍵產業鏈的缺失使我國原有世界競爭力的電視制造業無利可圖,受制于核心技術的缺失,中國彩電企業的發展正漸漸陷入微利甚至全面虧損的危險。
增強創新能力,實現戰術突圍
核心技術的缺失,已經成為國內彩電企業的一道軟肋。隨著彩電市場轉型,競爭格局早已經走出了傳統的價格戰、規模戰、概念戰,是否擁有核心技術?是否掌握上游資源,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以往以營銷能力著稱的國內彩電企業能不能追上轉型的腳步呢?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