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型的養豬戶擴建外,眼看肉價飆升,增城市一些散戶養豬戶也開始紛紛增倉。增城市小樓養豬農戶阿福告訴記者,在肉價低迷時,他一般只養五六頭豬,“萬一賣不出去就自己吃,那時只圍了兩個豬欄。現在我決定再多建三個豬欄,養10來頭豬沒有問題。”與阿福有著類似想法還有一些大型養豬場老板,他們表示打算擴建豬欄面積,增加仔豬數量。
隨著大型養豬戶的擴建需求和散戶養殖者的增多,種豬目前已成為搶手貨。據介紹,目前增城市種豬場每個月出產300頭種豬,最多時達每月400頭,一頭50公斤的種豬可賣1500元左右。而去年的這時,同樣重量和質量的種豬只能賣到750元,甚至更低。
“種豬搶手,這跟豬肉漲價有很大的關系。目前增城的種豬存欄有4.1萬頭,近個把月來種豬銷售比起往年銷售要好很多。”增城市畜牧中心的邱高工表示。
位于增城市石灘的某種豬場老板告訴記者,目前他這里的種豬有1萬頭,近個把月來,來這里選購種豬的絡繹不絕,有增城市本地的,也有來自東莞和廣州的,甚至還有來自廣西的客戶,目前這里一頭50公斤的種豬可賣1500元左右,好的種豬則需要1600元甚至1700元。
隨著養殖戶的增多,與種豬價格翻番相比,仔豬的價格也已經大幅上揚。增城市畜牧中心人員介紹,目前22公斤重的仔豬需要450元到500元之間,而肉價沒有上漲之前,仔豬的價格在300元左右。
擴欄后一年25萬頭豬供穗
增城市畜牧中心的科長陳文忠告訴記者, 增城市當地肉價一直比較平穩,比廣州肉價要便宜至少2元。據陳文忠介紹,全廣州有98家大型養豬場,分別分布在白云、天河、從化等8區(縣級市),其中增城市最多,為55家,但還不包括增城市2000多個農村個體養豬農戶。根據統計,僅這些比較大型的養豬場一共能繁殖母豬38059頭。
由于增城市有養豬的傳統加上政府主管部門的統籌協調和未雨綢繆,增城市生豬的肉價是很平穩的,這一方面是價值規律和市場在起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政府的宏觀調控。陳科長表示,對于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增城市畜牧中心在漲價前就對生豬市場進行了部署,同時對全增城市的養豬場展開檢查和檢疫,一方面確保生豬不生病,另一方面確保生豬安全生產,既保數量也保質量。
據介紹,目前增城市的存欄豬量十分充足,不僅保證了增城市的豬肉供應,而且也緩解了廣州和東莞市區的豬肉供應。
增城畜牧中心邱高工表示,目前已有養豬場和散戶希望擴建豬欄,擴建后將全力支援廣州豬肉市場。屆時,增城一年將有25萬頭豬運往廣州,占增城市1/3產量。
“應該說,在廣州這次生豬緊缺的時候,增城為廣州和東莞的生豬豬源提供了比較好的來源。”增城市畜牧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豬出欄量陡然增加,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小樓鎮的三家養豬場老板告訴記者,去年上半年,他們的生豬出欄量每個月也就是三四百頭,現在這個月就已經達到三家加起來就超過1000頭,而且往后兩個月來時間內,還有增加趨勢。 “目前來調豬的大都是來自廣州和東莞的豬販,少數是深圳來的。來的時候,一般每輛車運輸四五十頭豬,大型貨車則六七十頭豬。”
培育本地豬是控制肉價關鍵
對于廣州目前豬肉價格居高不下,增城市畜牧中心有關專家表示,豬肉持續高價并不是偶然的因素,其背后隱藏著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由于經過低迷的價格,加上生豬存欄數量的劇烈減少和豬疫情對生豬市場的沖擊以及豬飼料等養豬成本的上漲導致豬源供應緊張,出現了這樣的局面。但專家還表示,“豬肉價格是10多年來的頂峰,這樣的狀況并不會持續很久,消費者大可不必對豬肉價格的上漲過于擔心。相信在今年11月份左右能恢復到常態。”
持續高溫天氣是豬肉價格再次上漲的主要原因。受天氣炎熱、路途遙遠等非人為因素影響,生豬運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瘦豬、死豬”等現象,這不僅影響了豬肉質量,同時也會增加成本,導致江西、湖南、河南、山東等養豬大省的養殖戶不愿將生豬遠途運入廣州,使得廣州生豬批發市場的生豬存欄量大幅減少,而本地生豬數量又十分有限,所以生豬價格自然漲了起來。
如何調控本地生豬市場,促進生豬市場進一步規范化。增城市畜牧中心負責人表示,關鍵是做好本地生豬養殖,而政府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是占主導地位的。增城市畜牧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肉價的控制關鍵是培育本地生豬市場,讓生豬本地化,優質化、規范化。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