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舊金山五月二十一日電 題:人民幣升值與否都不能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訪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麥金農
作者 劉丹
當代金融發展理論奠基人、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麥金農今天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應該檢討自己的經濟政策,人民幣匯率和巨大的兩國貿易逆差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人民幣升值與否,都不能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
匯率和中美貿易逆差無直接關系
麥金農指出,中美貿易之間的高額逆差和人民幣匯率沒有直接關系。“美國人錯誤地將兩者聯系在一起。即使人民幣升值到美國滿意的程度,也不能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問題。”
他認為,如果中國迫于美國的高壓而將人民幣升值,勢必重蹈日本的覆轍,嚴重打擊中國經濟。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日美兩國貿易問題政治化,美國持續對日本施壓迫使日元升值。于是,日本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內多次將日元升值,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一九七一年八月的三百六十元兌一美元,升到一九九五年四月的八十元兌一美元。“日本經濟因此遭受重創,存款利息曾經一度為零,但日美貿易逆差依舊存在。”
不應將貿易問題政治化
“無論對現在的中國,還是對以前的日本,美國都將匯率和貿易問題政治化了。”麥金農指出,美國對中國不斷施加壓力迫使人民幣升值,完全在重復日本的故事。
經濟全球化造成美國在一九九六年至二OO五年間減少了三百萬個制造業崗位。麥金農分析,失業率上升導致傳統制造業選區的國會議員們遷怒于中國,他們和一些利益團體的代表一起不是面對美國實際存在的低儲蓄率和高額的結構性財政赤字,而是片面而錯誤地將之歸結于人民幣匯率過低。
錯誤經濟理論助長美的責難
麥金農指出,將貿易問題政治化僅是造成美國對中國施壓的一個方面,更深層次的根源在于錯誤的經濟理論。
他指出,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一國政府可以控制其實際匯率,因而可以控制其實際貿易平衡。“遺憾的是,這只是一種假定,來自于一種稱為‘彈性模式’的經濟模型。”
麥金農說,彈性模式表明,如將貨幣升值,出口的產品會相對比原來產品昂貴,也就是貨幣升值會使國際收支出現盈余下降的情況。這個模型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英國經濟學家發明的,它較好地描述了當時作為較孤立經濟體的英國的經濟現象。但“事實是,政府最多只能通過改變本國的貨幣政策來控制名義利率。這個模型的假設條件是封閉的經濟體,不是現實中開放的經濟體。”
麥金農認為,對于中國這樣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而言,人民幣升值的結果會是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出口、進口增幅下降,從而造成大量的熱錢涌入中國,進而導致中國貨幣基數失控,破壞經濟和貨幣體系。
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成功
麥金農贊揚中國政府長期執行的貨幣政策是成功而有效的。他說,中國的匯率和財政政策對周邊國家起到了穩定作用,應該堅持自己的貨幣政策。他提及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的經濟學家建議人民幣應該貶值,但中國政府卻通過各種努力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這對緩解該地區經濟的繼續下滑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月十八日,中國人民銀行提高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幅度,從原來的百分之零點三擴大到百分之零點五。麥金農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小幅升值可以幫助人民幣跟美元之間在兩國通脹出現差異的時候繼續保持平衡。
理智對待中美貿易與摩擦
麥金農認為,這是一個關系到雙方利益的問題,兩國之間需要理智看待,更需要相互磋商,任何一方單獨做出調整都是很困難的事情。
“目前,最基本的解決辦法就是美國需要加息提高儲蓄率,中國需要降低高額儲蓄。”麥金農指出,一個新的強勢美元政策將更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