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庭審結束5個月后,備受矚目的顧雛軍案至今仍然沒有宣布審判結果,顧氏結局尚難預料。但是,5月18日,帶有顧雛軍符號意義的格林柯爾(8056.HK)從香港退市了。格林柯爾帝國就此意味著土崩瓦解。
從格林柯爾系締造者、四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到現在身陷囹圄、聲名狼藉,顧雛軍其實是民營企業家族群又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是2004年“德隆”案后又一個典型的“一拖多”案例。在他最輝煌的時刻,他用3億元的資金玩轉了40多億元投資的盤子,其麾下企業的資產總值超過130億元。
是什么給了他四兩撥千斤的機會?這個家族帝國又如何由盛而衰?
2006年冬至,顧雛軍在庭審最后一天的陳詞時激昂地說,從海外回國,他有一個夢想,希望將國內4~5個產業做到世界前列。顯然,機會已經帶他偏離了原來的目標
格林柯爾帝國還是科龍帝國?
顧雛軍發跡的過程,上述兩個身影就不斷重疊。收購科龍電器(000921.SZ,簡稱“科龍”)的是格林柯爾,但事實上,格林柯爾的最大資金來源正是科龍。是科龍這匹戰馬,拉動了日后格林柯爾這個龐大帝國。
2005年9月,顧雛軍賣科龍的時候掉淚了。他曾對身邊的人說,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就是收購科龍。科龍是格林柯爾系里的明星,失去科龍的格林柯爾系黯然無光。
格林柯爾系戰馬的誕生
科龍和顧雛軍的前緣在2000年開始,適逢科龍巨虧。
之前,科龍創造了中國鄉鎮企業的奇跡,輝煌一時。2000年和2001年科龍陷入銷售額急劇下降和虧損泥淖,兩年虧損分別達到8.3億元和15.6億元,并帶上ST的帽子。如何拯救科龍成了一個十分棘手而又不可回避的問題。引進科龍新投資方是必要的,接下來的問題是怎么賣掉科龍。
翻開顧雛軍案的案宗,起訴書里透露了當年科龍改制中鮮為人知的細節。2001年,顧雛軍為收購科龍成立了順德格林柯爾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2億元。由于當時顧僅能籌集3億元現金,余下的9億元是以其兩項專利使用權作為無形資產出資。按照當時《公司法》規定,無形資產在公司注冊資本中的比例不能超過25%,可見順德當時對顧雛軍“網開一面”。
根據佛山市檢察院的起訴書,2002年4月,由于順德格林柯爾注冊資本中無形資產占75%,遠遠高于法律規定的比例,順德市工商部門不予年檢。后憑順德市容桂區辦事處出具的協助年檢函辦理了工商年檢。
但顧雛軍無法籌足6.6億元來置換注冊資本中55%的無形資產,為了騙取公司變更登記,顧雛軍指使手下攜帶相關公司的印章在順德市容桂信用社內,通過來回倒款的形式,制造天津廠向順德格林柯爾投資6.6億元的假象,并將相關虛假資料交給會計師事務所驗資,同年12月騙取了順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對順德格林柯爾的變更登記。
順德當地政府為什么愿意將科龍賣給顧雛軍呢?直接參與了當年收購過程的前科龍總裁劉從夢回憶說,2001年春節后他們才到順德談判的,8月簽了意向,決定10月份簽訂科龍股份轉讓合同,“十一”后談條款時,顧雛軍才親自參與談判。
劉從夢認為,當時順德容桂鎮政府之所以選擇格林柯爾,主要考慮到顧雛軍是做這個行業的,顧雛軍的制冷劑和科龍空調可以形成上下游產業鏈,而且顧雛軍還有“國際背景”(指海歸)。而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順德格林柯爾10月22日才拿到執照,10月29日與容聲集團簽訂了科龍股權的轉讓協議。
據顧雛軍的回憶,科龍原母公司容聲集團欠銀行貸款18億元,科龍又由于管理不善而連年虧損,已到了順德無力承擔的地步。當時,順德容桂鎮政府基本與格林柯爾達成協議,把容聲集團擁有的20.64%的股權以5.6億元的價格賣給格林柯爾。當銀行得知這一消息,認為這筆錢肯定是還不上容聲集團欠銀行的18億元貸款的,計劃聯手查封科龍股權。
此時,容桂鎮要求格林柯爾盡快完成協議,順德才對工商注冊“特事特辦”。
描繪制冷帝國藍圖
2002年,在2001年年報公布前,顧雛軍的收購款從7億元降到了3.48億元。至于顧雛軍答應了什么條件,劉從夢說“我不清楚,因為我沒有參與”。
顧雛軍吃透了政府的心思,以“特事特辦”的方式拿下科龍,并從此建立了可以“不規范”收購的邏輯。與地方政府一系列的招商引資的合作計劃,令顧雛軍在之后的收購之旅中,四兩撥千斤地吃下了一個又一個國企。
科龍轉民企后,顧氏快刀斬亂麻,將原來錯綜復雜的科龍采購、營銷體系中的裙帶關系砍斷,實施招標采購,大大降低了科龍的成本。2001年,他親自兼任空調的總經理,經常討論工作到凌晨一兩點,甚至包括導購的解說詞、隊伍建設;他明確了產品開發的“節能”方向,推出雙效王空調、分立多循環冰箱等產品。
2002冷凍年(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空調銷量當年翻了一倍多,令科龍2003冷凍年空調的淡季融資(指經銷商的打款)一次就有超過10億元。科龍空調從康拜恩和雙高效兩個方向突圍。空調的銷量從69萬臺增加到150萬臺,回籠的資金倍增,銀行的授信達到幾十億元。
2003年冷凍年(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顧雛軍請回他的同學林瀾,科龍空調在內銷保持80%增長的同時,外銷也翻番增長。科龍的國際銷售收入從2002年的7.5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18.4億元,2004年更進一步增長到32.9億元。科龍成為伊萊克斯、GE、惠而浦、美泰克等全球四大白電公司的OEM供應商。
一位科龍人評價說,顧雛軍讓科龍“回過了神”。科龍2002年、2003年的銷售收入分別達到48.8億元和61.7億元;上繳的流轉稅分別達到2.3億元和3.7億元,是順德納稅大戶。
2003年6月,顧雛軍在收購美菱后,向外界透露了建立制冷帝國的雄心——幾年內實現1000萬臺冰箱的銷量。2002、2003兩個冷凍年度的業績,加上如此美妙的藍圖,令外界對顧雛軍的質疑慢慢淡化,他甚至被評為2003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甚至在2004年10月,“郎顧之爭”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發布的《科龍20年發展經驗與中國企業改革路徑》,還初步肯定了科龍進行民營化改革之后的成效。
資本盛宴狂歡曲
更多的調查顯示,顧雛軍之意并非一心拯救科龍。在科龍空調連續兩年增長后的某天,顧雛軍在香港給一位科龍前高管打電話說,如果科龍能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在股市上肯定可以有所作為。
收購科龍一年時間不到,在2002年7月,當科龍的現金流擴大之后,顧雛軍開始將精力投放于外面的收購。
2002年9月、12月和2003年5月,他分別悄悄地收購了原吉林吉諾爾電器、上海上菱電器、遠東阿里斯頓和杭州西泠的冰箱生產線。2003年6月,他通過順德格林柯爾,以2.07億元控股美菱電器(000521.SZ)20.03%,從而坐擁國內冰箱業“四大天王”中的兩個。
2003冷凍年度后,顧雛軍的野心已經從冰箱業延伸到汽車業。2003年12月,揚州格林柯爾出資4.18億元,收購了揚州亞星客車(600213.SH)60.67%股權;2004年4月,又擊敗萬向錢潮,將ST襄軸(000678.SZ)攬入懷中。
2006年冬至,顧雛軍在庭審最后一天的陳詞時激昂地說,從海外回國,他有一個夢想,希望將國內4~5個產業做到世界前列。顯然,機會已經帶他偏離了原來的目標。
誰給顧雛軍提供了機會?從亞星客車的收購中可見一斑。
據起訴書,2004年4月,顧雛軍指使手下將揚州科龍4000萬元以“征地費”名義劃到揚州經濟開發區財政局預算管理科的賬戶,后轉到揚州格林柯爾的賬上,再讓手下在揚州科龍賬戶上以無形資產名義將該筆資金平賬,從而占有該款。
顧雛軍在檢舉信中勾勒了前后事實的大致輪廓:2004年初,揚州科龍與揚州市政府簽訂了科龍超大冰箱項目落戶揚州開發區的協議。揚州科龍打4000萬元給揚州開發區財政局,作為該項目的土地預付款。
此時,揚州格林柯爾向揚州市購買亞星客車60.67%的股權,當時國資委要價為4.3億元。由于亞星的凈資產狀況較差,揚州市政府以各種獎勵基金的名義,對揚州格林柯爾補償了約1.35億元,其中包括了揚州開發區打入揚州格林柯爾賬上的4000萬元科技發展基金。
顧雛軍的辯護律師李貴方認為,揚州開發區政府是一個獨立的主體,政府給公司(揚州格林柯爾)的錢,不能說成是公司(揚州科龍)給公司(揚州格林柯爾)的錢;而且,揚州格林柯爾得到的這4000萬元馬上用來作為支付揚州亞星客車收購款的一部分,并沒有打到顧雛軍個人的賬戶上。所以,不能說顧雛軍構成了職務侵占罪。
但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曾東紅卻認為,揚州科龍著實損失了:支出了4000萬元征地費,事實上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土地。另一方面,盡管揚州格林柯爾得到的4000萬元后來用作亞星客車的收購款,而亞星客車最終變為了顧雛軍控股的企業,也就是說,這4000萬元最終變為了顧雛軍的資產。(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