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對廣州的社保基金管理情況進行調研時發現:由于歷史原因,截至1999年底,廣州市累計發生在外營運社保基金10.18億元。據廣州市有關部門透露,截至今年2月,廣州市尚有在外營運的6.6億元養老保險基金和0.27億元工傷保險基金暫未收回。另據國家審計署統計,2006年全國共查出308億元社保資金被挪用,這還不包括上海和西藏。
專家認為,接連發生的社保基金案件提醒人們,百姓的“養命錢”絕不是“閑錢”。而作為掌管著老百姓“養命錢”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下稱“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的項懷誠,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反復強調,社保基金的投資理念是安全第一,控制風險。
社保基金是最終保障層次
《中國經濟周刊》:很多人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太了解,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社保基金是如何在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作用的?
項懷誠: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共包括三個層次,可以說,全國社保基金是國家重要的戰略儲備,主要用于彌補今后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社會保障需要,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最終保障層次。
首先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基本養老保險。1994年,提出“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1997年,“統賬結合”開始正式推行,但實際中個人賬戶并沒有實現基金積累;2000年,開始在遼寧進行社保試點改革,“做實個人賬戶”作為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2004年,試點擴大到黑龍江省、吉林省;2006年,試點再次增加8個,擴大到11個省(市)。
其次是企業年金。1991年,開始鼓勵企業建立;1994年,確立了基本政策框架;2004年,決定制度基礎,頒布正式法規;2005年,相關法規進一步出臺,年金的投資管理進入軌道。
第三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00年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建立了定位于國家戰略儲備(養老)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專門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的調劑基金,作為國家的戰略儲備發揮著最后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
《中國經濟周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與各地社會保險基金有什么區別?
項懷誠:我國的社保基金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各地社會保險基金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分別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保基金叫社會保險基金,中央政府管理的社保基金叫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從資金的性質來看,社會保險基金主要用于滿足當前社會保障支出的需要。社會保險基金由企業和個人繳費形成,主要包括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基金,由稅務機關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征收,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近年來,我國調整社會保障制度結構,由單一體系向多支柱體系、由現收現付向部分積累制轉變。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儲備,全國社保基金著眼于未來,主要用于解決今后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社會保障問題。
從資金的管理監督來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代表政府對社會保險基金行使管理職責,財政部門代表政府對社會保險基金行使監督職責,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受委托具體負責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業務。社保基金會受國務院委托,管理全國社保基金。財政部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擬訂全國社保基金管理運作的有關政策,對全國社保基金的投資運作和托管情況進行監督。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各自的職能,對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從基金的投資運作來看,到目前為止,社會保險基金的節余只能用于存銀行、買國債。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全國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有兩種方式,即直接投資和委托投資。直接投資范圍限于銀行存款、在一級市場上買國債以及實業投資等。其他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企業債、金融債等有價證券,需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作,并委托全國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