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各家銀行新發行的6個月期以下的理財產品多達310款。目前,在售的120多款銀行理財產品中,更有80%左右屬于短線理財產品,其中7天以上、兩個月以下的超短線產品更是受到熱捧。
長期理財產品收益慘淡
業內專家分析:央行加息預期一直較為強烈,是這種短期產品熱銷的一大原因;越來越多經歷過股市狂瀉的投資者認識到,理財的第一層次就是保本。另外,因為前段時間中、長期理財產品收益慘淡,使投資者對長期產品心生“敬畏”。特別是市場對于結構性理財產品“零收益”的負面消息,也使這種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大受歡迎。
短期固定收益理財走俏
縱觀短期理財中,固定收益類產品無疑是表現最好的“一支”。由于短期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流動性強,并有預定固定收益,因此,在今年上半年的理財產品市場中,占到了六成以上份額。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6月發行的423只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產品就有383只,市場占比達90%以上。
有分析師認為,短期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異軍突起,源于投資者對穩定收益和高流動性的渴求。如果投資者選擇把資金存儲在銀行3個月,扣除利息稅,他只能拿到3.13%的收益。再考慮CPI因素,收益大打折扣。但是,如果投資者選擇購買短期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至少要比直接存在銀行里高出5%,甚至10%之多,這正是許多短期投資者最希望看到的。
銀行理財也不能一味求短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適合選購短期理財產品。某商業銀行理財師舉例:對于手里又正好有閑錢的投資者來說,與其放銀行得活期利息(5萬元存1個月僅收益360元),不如購買短期理財產品。但對于中長期沒有投資打算的普通市民來說,比如1年內沒有投資打算的普通市民,那么,更多時候還是放在銀行里拿到1年的存款利息更為合算,或者選擇中長期的保本理財產品,而不要一味求短。(封葑)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