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二日電 題:京郊平谷涌現炒股一族
作者:吳慶才 于雷鳴
“看今天的價量配合,又要創新高了。”
“沒錯,金融、地產板塊的活躍程度絲毫不減呀。”……
這幾天,雖然室外氣溫降到零度以下,但是記者看到京東平谷某證券交易所內卻人頭攢動,熱烈的討論聲、“噼里啪啦”敲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伏,投資者眼睛緊盯著大屏幕,不時地刷卡下單,一片忙碌的景象。
如今人們手頭逐漸寬裕了,都有了投資增值的想法。上保險、買基金、做股票,這些投資方式以前對于生活在京郊的平谷人來說比較陌生,而今正在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熱門投資品種。
“以前我們這兒一個月的成交量不過幾百萬元。”東北證券平谷服務部經理秦術芝告訴記者,“現在開戶的人比比皆是,每天的成交量一百多萬元人民幣,一年下來差不多能達到四個億。”
據了解,這些投資者來自各行各業,其中大多是利用業余時間炒股。胡女士從平谷某機關退休以后,看股票成了每天必修的功課。問她股市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她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里面包涵的信息既有宏觀的、又有微觀的,涵蓋各行各業,從里面能夠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
電話委托,網上下單,手機炒股,人們利用便捷的通訊方式實現即時交易。李先生是平谷某單位的工作人員,業余時間喜歡研究怎樣投資理財,頗有一些心得。“先前手頭閑錢不多,有點就存銀行。現在信息通暢,投資渠道很寬,理財方式增多,不由得你考慮新的投資方式。”他說,“我把資金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存銀行,一部分買國債,一部分炒股票。到目前為止收益穩定增長,總體收益率高于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現在富裕起來的農民的投資理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平谷是大桃之鄉,二十二萬畝桃園富裕了十多萬桃農。大華山鎮后北宮村的范長河家種了七、八畝桃園,每年收入達到五六萬元。二00六年,老范拿出一部分積蓄到股市里買基金,淘到了“一桶金”。
有人不解,說炒股票風險大,可別賠了。老范自有他的一番道理:“咱炒股雖然不會看報表,也不大懂技術指標,但我明白一點,就是咱們國家的經濟形勢越來越好,什么入世啊、外匯儲備提高啦這些名詞整天往耳朵里鉆。所以我就上股市買基金,讓專家幫咱炒股,風險不就小了嗎?”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京郊農民一張嘴就是股改、WTO、奧運經濟,都有一種緊迫的機遇感。尤其是二00六,經濟晴雨表顯靈,中國股市盡帶黃金甲,炒股之風漸漸由城市吹向農村。
東北證券平谷服務部的秦經理說:“股市行情的不斷向好,根本得益于中國宏觀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現在證券投資的城鄉差異越來越小,證券市場的投融資功能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