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0日電 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今日下午在接受在線訪談時表示,雖然近期糧油市場價格有所上漲,但由于中國主要糧食品種產需基本平衡,庫存充裕,在國家采取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后,目前糧食市場價格基本平穩,小麥和玉米市場價格已有所回落。
曾麗瑛說,國內市場看,今年各主要糧食品種價格穩中有升。受國際市場大豆和油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今年國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價格漲幅較大。盡管近期小麥、面粉及南方銷區的玉米價格有所上漲,但東北地區粳稻價格卻有所回落。
曾麗瑛同時還說,從國際市場看,受原油價格上漲、美元貶值、部分主產國因災減產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市場糧油價格大幅上漲,1~11月平均,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豆油價格均比上年同期上升50%左右。另外,國際海運費用大幅上漲,也增加了進口糧油的成本。12月中旬,中國進口大豆和豆油的到岸價比年初分別上漲79%和53%。
曾麗瑛稱,據分析,近期國內市場小麥和玉米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季節性需求增加。目前正值小麥銷售和面粉加工旺季,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又帶動了面粉出口增加,同時玉米價格上漲也使小麥用于飼料的數量增加,因此近期小麥銷售數量增加較多。另外,由于今年冬季東北地區氣溫偏高,玉米脫粒和上市時間推遲,使南方銷區玉米市場供給有所減少,價格上揚。
曾麗瑛具體談到,為了穩定糧油市場價格,保證市場供應,國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一是加大了最低收購價糧食和臨時存儲進口小麥的銷售力度,增加市場投放數量。目前,最低收購價小麥的競價銷售計劃從8月初的每周40萬噸,增加到12月中旬的450萬噸。臨時存儲進口小麥本周(12月中旬)銷售計劃已從20萬噸增加到100萬噸。今年以來,已競價銷售最低收購價小麥2883萬噸,臨時存儲進口小麥15萬噸。目前,小麥市場成交價格回落。自11月28日起,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銷售成交均價連續三周下降,12月12日~13日最低收購價小麥成交均價1506元/噸,與競價銷售以來的最高成交均價(11月21日)相比,下降了53元/噸。同時,安排最低收購價稻谷常年常時在網上掛牌銷售,今年以來已累計銷售944萬噸。近期,國家還適當降低了部分糧食品種的拍賣底價。
二是擇機投放部分中央儲備玉米。12月11日安排第一批50萬噸中央儲備玉米競價銷售,以滿足南方銷區和養殖大省對飼料的需求。12月18日安排第二批共50萬噸競價銷售。此次中央儲備玉米成交均價較前期有所下降。國家還將繼續安排競價銷售。
三是競價銷售了部分中央儲備食用油,滿足市場需要。
四是加強了向糧食庫存薄弱地區的移庫工作,進一步優化庫存布局。國家有關部門已下達四批移庫計劃共928萬噸。考慮到今年西北五省區小麥減產,在已安排向西北地區移庫160萬噸的基礎上,準備再安排50萬噸調往西北地區充實庫存。同時還將從東北地區調運一部分玉米充實南方銷區和養殖大省的庫存。
五是加強糧食調運工作的組織協調,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預案,加強市場監管和監督檢查。以上調控措施的實施,對保證當前糧油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中國政府網直播文字整理)
訪談摘要:國家糧食局副局長:中國糧食產量有望突破5億噸
國家糧食局明年建立重點食用油企業價格監測制度
糧食局官員:兩節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將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