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今天在北京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在會上作了題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報告。
在回顧五年來的發展改革工作時,馬凱指出,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地方、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發展改革系統包括經貿、價格、物資儲備、中小企業管理等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確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做了大量扎實、艱巨、富有成效的工作,為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談到2003年以來的宏觀調控時,馬凱說,這輪宏觀調控所面對的調控對象、利益格局、體制條件、國際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和復雜性。但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部門、各地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宏觀調控取得了明顯成效。綜合考察,這幾年主要經濟指標變化趨勢是好的:從經濟增長曲線看,在快速增長中年度波動是最小的;從投資曲線看,增幅是逐步回落的;從消費曲線看,增速是不斷加快的;從就業曲線看,新增就業人數是持續增加的;從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曲線看,是大幅上升的;從價格曲線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沒有出現嚴重通貨膨脹。經濟社會發展連續幾年保持增長較快、運行較穩、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后勁較足的良好態勢。事實充分證明,中央關于加強宏觀調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時的、必要的、正確的。如果沒有這輪宏觀調控,就不會有當前的好形勢。
在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時,馬凱表示,黨的十七大對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科學發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這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有利條件。但更要看到,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和潛在風險。從國內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危險性依然存在,價格上漲壓力更加明顯,節能減排形勢仍然嚴峻,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民生領域仍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把挑戰和風險估計得更充分,把對策和措施考慮得更周全,把工作和部署做得更扎實。
在部署2008年發展改革工作時,馬凱強調,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12字方針和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四個堅持”原則,著力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圍繞“雙防”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切實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特別是要從嚴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新上擴能項目,要切實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和規范新開工項目管理的要求,嚴格執行“八個必須”的開工條件,有針對性地提高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同時,繼續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強化投資項目綜合管理,加快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聯動機制。加強對全社會投資活動的監管。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加強重點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和市場調控,確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不斷檔。健全大宗農產品、初級產品供求和價格變動的監測預警制度,做好市場供應和價格應急預案。特別是對少數商品價格的異常波動,見事要早,行動要快,措施要實,防止向更大范圍傳導。強化市場監管,依法打擊各種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完善和落實對低收入群體的補助辦法。搞好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
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穩定糧食、棉花種植面積,恢復擴大油料面積,落實支持生豬、奶業發展政策。鞏固、加強和完善涉農補貼政策。適當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采取多種方式,幫助農民進一步增加工資性收入。支持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建設。全面實施農村綜合改革,健全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
三是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增強消費能力,研究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案,推動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繼續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農資流通網絡、現代糧食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信、郵政普遍服務機制,支持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推行和完善食品市場準入制度。拓寬服務消費,繼續引導住房、汽車合理消費,擴大通信、旅游、休閑、文化、健身等熱點消費。
四是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進節能減排。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組織逐項核查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實施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方案和辦法。著力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制定和修訂一批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和重點工程建設。完善相關經濟政策,加快實施節能發電調度試點。組織開展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強化污染防治。
五是提升產業結構和市場競爭力。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繼續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積極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推進重大裝備和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引導和推動鋼鐵、水泥、造紙、裝備制造業等領域企業的兼并重組。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
六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組織實施《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各項重點任務和東北地區振興規劃。在西部地區新開工一批重點工程,落實退耕還林后續政策,完善支持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發展政策,加快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組織編制中部崛起規劃,落實中部地區“兩個比照”政策。出臺和實施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長三角區域規劃及指導意見,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做好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工作。
七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健全統籌協調推進改革的工作機制,修訂并實施新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規范實施備案制,建立投資項目后評價制度,出臺代建制管理辦法,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推動電力、鐵路、郵政、電信等改革,加快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完善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環境。著力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鼓勵能源原材料、先進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繼續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八是加大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的工作力度。支持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繼續實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實施“211工程”三期,健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農村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大對廉租房建設的投資支持力度。強化安全生產和應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