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豬肉漲價告一段落,9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部分專家對明年通脹形勢倍感樂觀,認為將重回2%左右的低通脹軌道。但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翹尾因素和政府調價,明年通脹壓力仍不容忽視,中國經濟可能由低通脹走向適度通脹。
據測算,即使12月份CPI仍保持9月份水平,明年1月、3月、4月CPI漲幅的翹尾因素仍高達3%以上。而考慮到年底前月度CPI可能的環比增長以及新漲價因素,明年CPI漲幅保持在3%以上可能性很大。
同時,隨著成品油價格上調,一系列隱性漲價動力正躍躍欲試,增加了明年CPI的變數。
首先,油價上調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更多的燃料和產品步入漲價行列。在可替代的各種燃料之間,一方漲價必然使另一方具備價格優勢,從而可能導致另一方價格水漲船高。無論是市場定價還是政府定價燃料,成品油價格上調導致它要么憑市場優勢順勢漲價,要么游說政府繼續調價。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國家已經決定,在上調成品油價格后,相應提高液化氣和天然氣出廠價格。
此外,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也可能將國際油價上漲的風險傳導至國內。而一旦基礎燃料價格普遍上調,下游化工、機械等行業必然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在難以消化的時候,自然會通過產品提價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如此一來,盡管油價上調直接影響月度CPI上升僅0.05個百分點,但其后續連鎖反應則可能使CPI上行“意猶未盡”。
其次,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體系改革將逐步啟動。前三季度,“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依然偏快,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偏低,資源環境成本沒有充分體現,因而“兩高”行業在利潤的驅動下擴張動力不減、退出動力不足。
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遏制“兩高”行業快速增長,要素和資源價格體系改革勢在必行。“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
而資源要素價格的逐步理順之時,也就是下游行業生產成本提高之日。在這一改革過程中,資源要素漲價壓力可能傳導至廣大下游行業,使社會面臨持續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
由于國家發改委已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年內原則上不再出臺新的政府調價措施。因此,燃料的政府調價和資源價格改革可能在明年逐步兌現,這將不可避免地推升明年CPI水平。
最后,從長遠來看,食品面臨持續上漲壓力。此次肉蛋漲價來襲,固然有飼料漲價、禽畜疾病等短期波動的原因,但深層次原因則緣于城市化進程中農產品普遍的漲價沖動。由于勞動力持續由農村向城市轉移,務農的收益相對務工有所下降,因而導致農產品供需關系趨緊,從而不得不通過漲價來調節。
綜合考慮,盡管豬肉漲價已成強弩之末,但其它漲價壓力仍方興未艾,明年通脹水平仍可能達到3.5%-4%。有鑒于此,明年決策者應該相機設定較高的通脹目標,一來免于在貨幣政策上陷于頻繁操作的被動局面,二來可以放手推進各項經濟改革任務。(記者 高建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