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個交易日,南航認沽的成交額突破千億元,累計換手率逾1300%。從最低3毛多漲到9毛多,但卻有眾多沽民虧損。
昨日,在南航認沽大跌中遭受巨大損失的投資者,再度兵分兩路分別與上交所和證監會進行交涉,質疑權證創設中存在的問題,要求監管部門凍結券商保證金。上交所李姓工作人員接受了投訴者的書面資料,表示會反映給相關部門。此前,7名沽民于1月15日曾赴京對話證監會。
投資者稱創設權證不合法
自去年6月21日上市以來,南航JTP1由當初最高的2.603元/份一路下跌到昨日的0.602元/份,其中最低曾達到3毛多,此間,創新類券商不斷創設,持有南航認沽的散戶損失巨大。
一位網名叫“蘋果”的男士告訴記者,昨天到京投訴的人員共6人,與上交所交涉的投資者也是6位。大家希望監管層能夠先凍結券商的保證金,投資者索賠是后續的事情。
該男士表示,目前大家質疑的焦點是,市場上的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是作為股改對價的一部分,這同時也包含了該權證的交易權利,創設權證強行改變了權證行權和交易的條件,侵犯了權證持有人的利益,“即使有交易所的同意,這樣的做法也是違法的。”
“蘋果”還認為,創設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是違法行為,“違反了《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創設權證的權利范圍不應該是由交易所和券商做出,應該是由股東大會來做,必須經過出席股東大會2/3以上的股東通過,才能做出這樣一個決議。”
昨日與證監會溝通的投資者中,有一位是下崗工人,專程從山東趕到北京。他告訴記者,家里的小孩還在上學,老婆沒有工作,自己本身還有殘疾。“去年股指運行到6000點左右時,自己比較看空A股,國內也沒有做空機制,當時南航認沽又比較便宜,這才投資了南航認沽,沒想到一路下跌。”
昨日下午4點,參加交涉的一位人員告訴記者,“海外創設權證都是用不同代碼發行,而國內創設的南沽都用一個代碼與股改贈送的權證同臺銷售,完全就是盜版和偽劣產品。”
投訴者許先生透露,原本與證監會的工作人員約在信訪部進行溝通,等投資者到了信訪部后,工作人員表示,所有關于南航認沽的問題都不會做現場答復,目前只能把相關材料遞上去,但何時有結果并不清楚。
與此同時,參與上交所溝通的何女士表示,交易所有位李姓工作人員收集了投資者的資料,表示會反映給相關部門,但對投資者提出的問題不予回應。
創設南沽贏利百億
截至2008年1月25日,創新類券商中有26家創設了121億份南航權證,券商在南航權證的創設中一共獲得約201億的賬面盈利,這其中還不包括權證交易中收取的手續費。
中信證券去年三季度的凈利潤為41.55億元,但其在創設招行認沽權證一項上的收益就達到10.5億元,占三季度凈利潤的近1/4;海通證券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0.56億元,但據測算,其來自于招行和南航認沽權證的創設收益達到5.21億元,占比超過25%。
作為創新類券商之一,齊魯證券金融創新部黃常青認為,券商創設股改權證是合法的,《上交所權證管理暫行辦法》是證監會批準實施,依據《證券法》制定的。此外,股改權證是由大股東發行而非上市公司發行,在股改權證上市以后,由券商或其他第三方繼續創設或發行權證和上市公司已經沒有關系,也不需要上市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審核。
與券商的暴利相反的是,上交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07年,近七成權民虧損。即便在權證暴漲階段,賺錢的投資者也不到七成;若權證出現下跌行情,超過70%的投資者發生虧損。
針對投資者質疑的“權證創設違法”一事,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表示,我國的權證制度確實有不規范的地方,國際上的做法是,權證由券商和投行等中介機構發行,不用經過任何單位批準。國內是上市公司在發行,數量少肯定會遭到爆炒,上交所允許券商創設的初衷就是為了壓制投機氛圍。國內應該改進權證的發行制度,擴大投資品種,盡快與國際接軌。(記者 趙俠)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