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天,我們就可以為已經公布了、卻還遙遙無期的港股直通車慶祝滿月了。挺奇怪的一次慶祝。在這一個月里,內地投資者眼睜睜地看著恒生指數漲了四千點,但港股直通車只見“站牌”卻等不來“汽車”。
8月20日的中午,國家外管局高調宣布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港股直通車投資香港股市,港股應聲上漲,當天大漲1215點。雖然何時真正“通車”還是未知數,但港股依然在其后的日子里持續大漲,不僅徹底擺脫了美國次債危機的陰影,并且漲幅比同期A股超出一倍,江西銅業、中國鋁業等優質內地赴港公司甚至出現了連續日漲20%的奇跡。
據說,興奮的不僅是港股投資者,甚至包括了金融要人。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更在兩周前表示“香港各界均非常欣賞和感激”。
“感激”一詞自不必多疑,因為“直通車”的開通既能挽救港股此前的尷尬處境,又能在交易費用等諸多方面提供長遠的支持。不過,一項政策在一個月之后仍然如傳說般迷離,“欣賞”之詞從何而來?當然,對于借此消息先行爆炒港股的資金是個例外,越迷離越有空間嘛。只是這空間越來越大,“直通車”卻越來越像無時間表的暫緩。
曾有媒體善意地刊登了一篇另類思考《誰接火棒?》。文章指出,內地投資者若大量買進H股,可能會掉進香港機構投資者設下的陷阱——趁機拉高H股股價,等內地客來接火棒。這樣的慘痛經歷我們之前有過:2001年2月28日,深滬B股市場宣布在當年6月1日正式向境內居民開放。深滬兩個B股市場當日開漲,并在5月31日完成短期指數翻三倍的行情。但在6月1日進場的內地投資者在接過外資的火棒后,在今年才實現真正意義的解套。這樣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
所以,在港股直通車消息即將滿月時,我們更應該善意地提醒:一項重大的政策,如果各職能部門在責、權、利、技術等方面還都不成熟,實在不必著急推出。給市場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