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銀監會發布新規,放寬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產品投資范圍,個人可投資境外股市。按照銀監會頒布的規定,“商業銀行應選擇在與中國銀監會已簽訂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境外監管機構監管的股票市場進行股票投資。”目前銀監會公布的合規的境外監管機構只有香港證監會。
為內地及香港締造雙贏
對于銀監會新規,銀河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表示,QDII產品投資境外股市是一個趨勢。現在國內的投資渠道過窄,大家都盯著A股市場,因此放開境外股市的投資限制對老百姓是一件好事。
市場人士認為,此舉不但有助日益膨脹的內地股市及外匯儲備及時“排洪”,亦可同時壯大香港股市,提升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證監會主席方正表示,“這無疑會為內地及香港締造雙贏局面。內地投資者將能夠投資于香港市場上可提供的更廣泛的投資產品,香港現有的資產管理業亦可因此而受惠”。市場已對此作出回應,在美國以預托證券(ADR)形式上市的香港股票已率先被炒起,漲幅在2%至6%不等。
由于銀行設計的QDII產品回報率一般在5%以下,而且之前的投資受限太多,算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投資者申購QDII產品熱情不高。2006年7月底首批QDII推出后,一直難以獲得投資者青睞。據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去年年底在香港透露,外管局迄今已批出了126億美元的額度,但實際購匯額不到3億美元。人民幣認購額23億元,美元認購額8700萬美元。
而單憑放寬投資范圍并不能改善QDII產品受冷遇的現狀。《每日經濟新聞》首席評論員葉檀表示,能否設計出為內地有30萬元資產客戶讓理財師打理的理財產品,是對政策層、銀行的考驗。“銀行設計的產品加上手續費,如果不能跑過人民幣匯率的升幅,以及國內可能的加息與資產投資的平均收益,則將繼續遭到冷遇。”
對內地股市影響不大
有分析認為,銀監會給QDII境外投資“開閘”,是為了減輕當前外匯儲備增長過快、人民幣升值壓力過大并給A股市場降溫。然而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在短期內難以實現這樣的目標。
華泰證券分析師陳杰認為,此舉不會對A股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他指出,投資國外股市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并不是說只要投資就一定賺錢。并且即便是有很多投資者對此感興趣,銀行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不會因此立即從股市大規模抽離資金。
投資者的熱情取決于投資收益。鑒于目前國內股市的牛勁依然,浦發銀行資深外匯分析師魯慶邱也不看好銀監會的新規,“目前全球最好的股市就是中國股市,讓國內資金離開股市去其他股市投資,大家根本不愿意。”
經濟評論人李敏斌認為,銀監會對單一客戶30萬元的入場費規限,很多散戶未必能參與投資,而散戶恰恰是國內股市膨脹的主力軍。因此,放開QDII境外投資對A股的“排洪”作用有限。
政策長期效應不容忽視
盡管銀監會這一新規未必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其長期效應不容忽視。多數業內人士贊同,銀監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擴大QDII投資范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國內過剩的貨幣供應和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有“走出去”的需要。銀監會此時放寬QDII的投資范圍,可進一步為泛濫的資金增加出路,確保金融穩定。
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傅子恒表示,“以港股與A股市盈率水平的巨大落差,這一政策的長期效應是不容忽視的”。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QDII再度開閘的做法從中長期來看是正確的”,同時他指出,就短期而言,QDII管理政策的目標不適合定位于一味地激勵QDII規模盡可能迅速擴張,而應當定位于:在逐步放開QDII的大方向下,循序漸進發展我國金融機構管理海外投資的能力,奠定我國海外證券投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有媒體對此發表評論說,QDII新政目前還不能發揮太多的作用,就像在本幣升值的年代無法做到“藏匯于民”一樣。在中國股市火爆、海外熱錢不斷涌入的年代,讓國人資金大規模地向外部世界的資本市場進行配置也是不太可能的。但從長期看,肯定是有效的。因為只有給予國人投資資本和外部資本完全平等的投資機會,中國股市的市盈率和外部世界市盈率的比較才真正有意義。(矯玉婷 何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