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公眾“平均工資”數據失真的質疑,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日前做出解釋,“為了更好地反映工資變化情況,國家統計局已經在著手進行勞動工資統計制度改革,包括對私營單位工資統計進行論證和試點”。并表示,“私營單位數量多、分布廣,新增、倒閉、轉產等變化頻繁,有些管理不規范,統計基礎薄弱,會計制度不健全,這些都給建立私營單位工資統計制度帶來很大的難度。”(《人民日報外海版》5月4日)
私營企業分布廣,變化快,確實是難度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原因:改革所以讓人為難,并非難在客觀上的改革技術和能力不夠,而是主觀上支撐這些技術和能力的勇氣不足。說到底無非是利益的掣肘羈絆問題。
具體到平均工資統計制的改革,這種利益掣肘和羈絆,至少包含以下兩點:其一,現行平均工資統計所直接牽系的部門經濟利益。目前繳納的各種社保基金如“五險一金”等,其繳費基數正是各地的平均工資,而各個社保基金征收部門相應征收的基金管理費,又是以所征收基金的一定比例來確定的。這意味著,平均工資越高,社保基金的繳納基數就越高,有關部門征收的管理費也就越高。
其二,平均工資背后所間接關聯的政府政績利益。眾所周知,與GDP、財政收入等統計數字一樣,“平均工資”也是一項重要的政績指標,政府若真能為這事較勁,當然是民生之福。但在統計部門高度依附于同級政府、很難維護自身的獨立和中立性的統計管理機制下,人為地抬高平均數據(如進行排除私營企業的“選擇性統計”),顯然是“提升政績”的捷徑。
事實上,關于這種利益掣肘的真相,去年國家統計局的一次相關解釋,已經揭示得很清楚了。據當時統計專業人士的介紹,新的包含了私營企業的平均工資數據其實早已統計出來了,“新數字將比以往大幅降低”,“但是考慮到數據的敏感性,是否公布新數仍需要斟酌”(《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4月10日)。一個更真實、能更客觀反映平均工資狀況的統計數據,何以被認定“敏感”?顯然是政府自身敏感了。平均工資統計改革的最大難度在哪兒,就在這兒!(張貴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