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點,國家統計局將在國務院新聞發布今年前三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數據,還將就相關問題回答參會記者的提問。
對于這場比預定時間提前了兩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周以來坊間便議論不斷,不少觀察人士猜測:在此番數據發布之后,央行等部委最快將于今天再度出臺新的寬松貨幣政策。
盡管上述猜測還有待證實,但顯而易見的是,在國家統計局舉行此次發布會之前,包括國務院、發改委、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在內的諸多官方人士已做足了鋪墊,他們不斷釋放出“經濟增速出現下行態勢”、“要多方發力保增長”乃至宏觀調控方向面臨調整的信號。
因此,完全可以預期的是,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官員除了發布足以佐證上述信號的權威數據外,他們還將進一步論證當前國內經濟面臨的新形勢,并對下一步政策取向進行初步定調。
綜合受訪的權威專家們的看法,官方接下來強調、推進以下三個方面的聲音和動作會越來越大,即,一要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二要確保金融、資本市場穩定;三要通過利率、財稅等手段,切實擴大國內消費。
而比受訪專家們的觀點更能讓人引發對后續政策期待的是,在上周五由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除了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客觀分析外,還對第四季度的經濟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會議強調,要“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盡快出臺有針對性的財稅、信貸、外貿等政策措施,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同時,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數據觀察】
CPI、PPI雙雙見頂回落
在風光上揚很久之后,CPI終于撞上了天花板。自今年4月份以來,CPI從8.5%的高位一路下行,并在隨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跌進了4%至5%的深谷。
對于CPI的“觸頂下行”,在8月份和9月份接受記者采訪時,包括北大中國經濟中心的宋國青教授在內的不少知名專家還曾表示要繼續觀察,并提出要防范通脹出現反彈。在此期間,官方強調的也依然是“一保一控”———顯然,控“通脹”至此還是宏觀調控的題中之義。
然而,令國內學界以及官方智囊們始料未及的是,一場源于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嘯”快速席卷了全球,中國也未能獨善其身。一時間,中國經濟能否在此大背景下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的憂慮猶如幽靈般四處飄散,此時的學者、官員也逐漸改變原來的預期,在不同的場合提出要防止實體經濟遭遇這場危機的重創。眼下,寒潮尚未完全襲來,但CPI的刻度繼續向下的預期已在各方機構、人士的頭腦中形成。在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宋國青教授一改往日的堅決,他此番更多地強調的是,面對CPI下行該如何防范通縮。
記者昨日從有關人士處獲知,今年9月份的CPI將在上月(4.9%)的基礎上回落至4.6%左右。這個數值接近中信、中金等機構近日預測的4.5%—4.9%。前三季度的CPI同比增幅則可能為5.2%左右。
此外,專業人士們判斷,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回調的影響,9月份的PPI也基本上失去了反彈的動力,預期將回落至9.7%—9.9%。申銀萬國對于PPI的增幅給予了更低的預期,他們認為9月份的PPI會大幅下降至8.1%,比上個月的10.1%大幅下降兩個百分點。
在著名經濟學家、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看來,在7月份“觸頂”之后,PPI雖然隨后有過小幅波動盤整的跡象,但是,鑒于眼下正在趨寒的國際經濟形勢,上游產品價格繼續走低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值得關注的是,自8月份以來,眾多投行機構的分析師開始大規模地調低2008年的企業盈利增速,并將2009年企業盈利預期增速下調得更低。不難想象的是,在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新的數據后,投行機構們對企業盈利繼續“看冷”的情緒會進一步加強。
GDP增速連續5季度下滑
確如專家們所言,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至今,中國經濟遭遇了過去5年從未有過的復雜而又困難的局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稱,面對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危險的金融沖擊,世界經濟正在明顯下滑,中國經濟增長同樣面臨嚴峻考驗。
“實際上,這幾個月的工業增加值數據已經透露出了端倪。”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處處長張永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判斷,前三季度GDP同比增幅肯定比前兩季度的10.1%要低。
對于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有相關人士昨日受訪時稱低于前兩季度的10.1%,可能為9.5%—9.7%。此外,一些國內外知名投行機構日前也發布了各自的預測數據。其中,高盛和瑞銀證券給出的預測數據是9.1%,中金公司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為9.4%,渣打銀行、摩根士丹利為9.5%,摩根大通和申萬研究為9.7%。
分析相關數據不難發現,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來,GDP增速便開始呈現出同比下滑之勢———從該季度的12.7%一路掉到了今年第二季度的10.1%———換言之,如果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低于前兩季度,那么,中國的GDP增速至此已經連續五個季度拉出了陰線。
【經濟大勢】
減速勢頭短期難逆轉
同樣是趕在今天發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的前夕,上周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據新華社報道,此次會議直指,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對中國的影響逐步顯現,國內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下降,資本市場持續波動和低迷。
在昨日下午于北京舉行的“全球危機下的中國自救策略”研討會上,多位應邀出席的專家也結合前三季度CPI、GDP、投資等指標,就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及中國經濟形勢展開了研討。
向松祚博士是著名經濟學者蒙代爾大師的得意門生,他此間認為,在美國金融危機的浪潮沖擊下,又一次世界經濟蕭條和衰退正在來臨,每個人都要做好長期過冬的準備。
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表示,盡管世界各國政府和央行近來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降息、加大流動性供應、直接購買不良資產和向金融機構注資,金融危機卻一波接著一波,金融緊縮和經濟增長下滑之間的惡性循環,毫無改善的跡象。黃益平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下降已經成為現實:出口疲軟、投資減速、工業滑坡,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也不斷降溫。“更重要的是,一些隨機得到的信息似乎表明,企業贏利狀況已經極度惡劣。”
國家商務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則從國際貿易的視角做了分析。在他看來,長期以來,出口對于中國GDP增長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而從今年以來的相關數據看,這駕“馬車”的拉動力已經顯現疲態。他認為,一旦美國經濟在這次危機中繼續惡化,不僅會對中國的出口企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對于中國GDP的增速也將產生比較明顯的拖累。
通脹轉通縮可能性增大
與昨日眾位專家對眼下中國經濟可能出現通縮的憂慮相近的,是中國銀監會劉明康在16日下午舉行的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的一番表態。他指出,“通脹轉向通縮的可能性在增大”。
在銀監會的此次例會上,劉明康指出,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的集中爆發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全球經濟下行的趨勢還會繼續,“不會在短期內結束”,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無法獨善其身于國際環境之外”,實體經濟也或將遭受嚴重的沖擊。
“雖然國內總體經濟形勢運行比較平穩,但是宏觀調控的風險和外部環境對中國的沖擊正在加大,同時國內的經濟不穩定因素在增加。”正是在研判目前國內經濟存在的諸多風險時,劉明康直接提出了對于“通縮”苗頭的防范。
在昨日的研討會上,國家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也有不少憂慮。他說,目前中國經濟還沒有受到明顯的沖擊,基本面是好的,今年國家財政收入也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幅,國家有能力應對外部危機。不過,如果通縮真的出現且其程度不斷加深,則有可能對未來經濟走勢形成不小的“麻煩”。
【政策觀察】
宏調轉向:重新刺激投資
毋庸置疑的是,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新的數據后,外界必然加重對政府挽救GDP頹勢的新策的期待。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們判斷,為了確保經濟平穩快速增長,一些針對刺激投資和消費、維護地產和金融市場穩定的政策有望快速跟進。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所長汪同三說:“外部因素極大地增加了我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困難。我們需要積極擴大內需,保持經濟運行穩定。”在他看來,投資是擴大內需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因而接下來保持投資穩定增長十分重要。
張曉晶也認為,從今年的形勢來看,中國外貿出口必然受挫,而消費并非在短期內可以明顯拉動,只能保持平穩增長,因此投資必然將成為我國未來刺激經濟的重頭戲。
“政府應當把如何促進私人投資熱情作為制定政策的重點。”張曉晶認為,一方面,貨幣政策應進一步提高靈活性,從而緩解中小企業的流動性緊張。另一方面,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應該盡快全面推廣從生產型增值稅到消費型增值稅的轉型。
對于張曉晶的上述政策思路,接受采訪的其他專家都表示認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在未來政策取向上,金融、貨幣政策在保持平穩性、連續性的同時,應該考慮進行適當的微調———包括進一步降息,可考慮在未來12個月內將存款準備金率再降5個百分點,在年內將存貸款利率再次下調27個基點。
“實際上,在整個調控過程中財稅政策一直在緊密配合貨幣政策,應該說,財稅政策還有不少可以騰挪的空間。”賈康坦言,為了促進經濟平穩增長,財稅部門還可以在對中小企業及民眾實施減稅、貼息方面有更多的作為。
賈康此間還認為,在“保增長、防通縮”的目標下,財稅部門除了對具體的企業經營、基本民生工作加大支出外,還應當以此契機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已經成型的增值稅改革方案推向全國,同時及時啟動資源稅改革。(記者鄭春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