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就在中國專家熱議“經濟援越”,甚至分別開出不同“處方”時,越南國內的情況正在悄然好轉
“中國應振臂一呼,積極倡導東亞國家聯合起來,并以身作則,首先向越南提供貸款援助。”近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推出的以《中國應救助越南》為題的報告吸引了眾多媒體。路透社等海外媒體報道時,特意突出社科院是“官方學術智囊機構”。
一份報告引發揣測
這份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等人撰寫的報告,建議中日韓三國及東盟分別向越南提供短期貸款安排,貸款規模為300億至500億美元,用來解決越南面臨的“流動性危機”。
由于東盟及中日韓三國已決定出資800億美元籌建共同外匯儲備基金,報告建議考慮在此框架下,再向越南提供援助。
報告同時建議中國作為鄰國,除了參與上述援助外,還應提供更多官方援助,用于幫助越南的農村發展、減貧、城市化發展等領域,并進一步對越南開放市場,鼓勵越南吸引更多的中國資本。
路透社等媒體在援引這一報告的同時,還做出一些揣測:“熟悉中國外交及對外援助政策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政府對這一問題非常關注,如果共識能達成的話,進行雙邊援助、直接出手相助的方法具備較大可操作性。”
香港《亞洲周刊》則認為,越共總書記農德孟5月底訪華行程倉促,是“因國內經濟形勢嚴峻而急赴北京,希望北京拉一把”。香港《太陽報》分析,“如果越南的金融危機發生連鎖反應,中國也勢必自身難保,北京出手幫助越南,也就是幫助自己”。
兩派意見出現交鋒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這份報告本身,還是海外媒體,在關于中國“經濟援越”的話題中都有一個前提:越南出現了金融危機,可能向周邊蔓延。
社科院報告認為,越南出現了貨幣危機的典型癥狀;亞洲國家有必要聯合起來,防止越南金融危機的惡化和擴散;如果東亞國家不出手干預、作壁上觀,不是沒有再次爆發東亞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而不少海外媒體更斷言稱,越南“爆發了金融危機”。
“對于越南形勢的判斷,國內專家現在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已經處在‘金融危機’邊緣,一派則完全反對,認為是暫時遇到困難。”有關專家對《國際先驅導報》透露,認為越南經濟已經接近“危機”的專家,多是研究資本流動的。“像社科院報告的撰寫人何帆、像投行摩根士丹利,都是研究資本、研究投機的,但越南屬于貨幣管制國家,外匯政策只進不出,出現問題也不屬于‘流動性’危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原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谷源洋認為,越南并沒有一家商業銀行宣布破產,也就表明金融體系并“沒有處在危機邊緣”。長期研究越南經濟的廣西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古小松則判斷,越南的問題是“經濟過熱”,至多是輕度危機。
近日,越南社科院下屬的越南經濟院副院長陳庭天接受媒體采訪時頗為激動,批評外界只看到問題表象就妄加評判:“目前,越南經濟確實遇到了很大困難,但越南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專家分析援與不援
即使越南遭遇危機,對于中國是否應該支援,如何支援,專家方面也持不同意見。
“現在還談不上對越南的援助。”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現在越南的形勢“越來越清楚”,主要是高通脹引起的各種問題。“越南是有經驗治理通貨膨脹的。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越南通貨膨脹率一度達到300%以上,那時他們采取了許多非常嚴厲的措施,慢慢地把高通脹率壓下去了。”廣西社科院的古小松認為,現在越南面臨的選擇是:把保持經濟增長放在首位,還是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當前重點,需要在二者中找到平衡。
袁鋼明分析,越南外匯儲備很高,不存在外幣短缺問題。如果真的需要支援,中國可以采用增加進口越南產品的方式,而非追加貸款和注入外匯。而谷源洋則建議越南通過區域合作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在“東盟10+3”簽署的“清邁貨幣互換協定”框架內爭取資金支援。
越南從未要求外援
“現在越南物價有穩定的跡象。股市止跌回升,股票都買不到。”《國際先驅導報》駐河內記者黃海敏介紹,越南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調控措施已初見成效,外匯、證券市場都有好轉的跡象。
由于越南曾經發生過非常高的通脹,目前通脹率對普通越南人而言并未引起恐慌。“越南70%以上是農民,手中有糧,對于通脹感觸不深。老百姓少吃點肉就熬過來了。”黃海敏說。
黃海敏還介紹說,目前越南官方對外部援助并沒有什么公開預期。針對西方機構認為越南可能會被迫尋求外部援助的預測,越南計劃投資部長武鴻福已明確表示,越南尚不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的援助。(張皓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