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美國人總在抱怨對華商品貿易逆差日漸膨脹,但他們似乎忘記了另一個事實——中國對美國的服務貿易逆差也在加速擴大。全球預測公司“牛津經濟”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到2015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將擴大至670億美元。
670億美元是個什么概念?它相當于2006年美國對外服務貿易順差的總和。按“牛津經濟”的報告所言,中國市場正成為美國服務貿易增長的支點,從長期來看,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將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至3.5%。
據統計,2005年,對華服務貿易給美國至少創造了3.7萬個高薪崗位;到2015年,對華服務貿易預計將為美國創造24萬個高薪崗位。
如果說,現在中國的對外出口不能沒有美國市場,那么未來美國服務貿易出口也絕不能缺少中國市場。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年過渡期的結束,美對華服務貿易正開始一輪新的“增長爆發期”。
為什么美國在服務貿易上對中國會有如此大的順差?
首先是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市場潛力龐大;其次是中國市場的開放度在不斷擴大;第三,也是最主要的,美國在服務貿易上有著其他國家無與倫比的競爭力。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貿易與談判項目執行主任克雷格·范格拉斯泰克不久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經濟是一個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體,在金融、娛樂、管理、教育、物流等方面擁有強大競爭力,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其新興中產階層正成為美國服務業最重要的潛在客戶。按照他的說法,中國內地的中產階層“已接近于中國香港特區居民26660美元的平均水平,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1/5,并預計在2020年前翻一番。這些消費者是美國產品的熱衷購買者,不管是美國出口的服務(比如旅游),還是建立在一定服務基礎上銷售的商品(比如通過互聯網定購并通過快遞服務運送到中國的消費品)”。
事實上,正是看到了中國市場的龐大商機,美國許多企業紛紛前往中國拓展業務。以美國財長保爾森為例,最讓中國人熟悉的是:在擔任高盛公司董事長期間,保爾森來華訪問70次。他本人如此頻繁在中美間穿梭,就是為了讓高盛在中國金融服務市場中占得先機。
貿易總是相互的,服務貿易讓美國人大受裨益的同時,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中國,也可借助美國的金融、交通、教育等方面的成熟經驗,促使整個社會更好更協調地發展。按照“牛津經濟”的報告,到2015年,與美國的服務貿易將為中國提供700萬個“高薪、高生產率”的崗位。
在最敏感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問題上,美中企業家理事會主席弗里斯比和“牛津經濟”主任埃里克·布里頓都表示,美國在服務貿易上的順差對中美貿易平衡起到了積極作用。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貿易與談判項目執行主任范格拉斯泰克認為,在當前中美經貿關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如果美國采取一些政客所講的單方面對華制裁措施,將是一種“短視和自毀行為”,必然會導致中國方面的貿易反制裁,“制裁可能針對的是中國商品,但同時會對美國服務業造成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務貿易的背后,其實是國家(地區)之間軟實力的競爭。一定程度的貿易不平衡是正常的,但過大的不平衡就會反映出兩個國家(地區)之間軟實力的差距。面對美國服務性企業不斷擴展中國市場,中國也需要“苦練內功”,打造出有實力的金融、教育、IT等產業,才能在整個國際競爭中避免受制于人。
(來源:經濟參考報,作者: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