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司因為行業與市場原因,業績出現起伏原本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如去年暴發的金融危機,就導致諸多上市公司的業績下降,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前幾年,在沒有推行業績預報制度之前,投資者不慎常常踩著“地雷”,會遭遇重大的損失,而在監管層出臺業績預報制度之后,類似情形還是頻頻發生,確實值得深思。
顯然,業績預報制度有助于投資者在年報未公布之前就能了解到上市公司的盈虧狀況,進而為其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在預報之后再來個“修正”,或者是“修正”之后再次進行“修正”,其中所導致的投資者出現虧損,上市公司是否該承擔一定的責任?
與往年一樣,今年以來關于上市公司的業績修正預告不時出現。就在日前,光華控股、欣龍控股兩公司發布了相關公告。事實上,去年10月份,光華控股就首次發布了業績預告,上市公司表示預計2008年度累計虧損約為2000萬元左右。而到了12月,公司發布第一次業績修正公告,預計2008年度凈利潤約300萬元。而日前的再次“修正”表明,該公司又從盈利的夢幻中回到了現實。主要是因為公司財務部門同會計師事務所在公司年度審計過程中對有關資產減值的認定發生分歧導致的,尤其是在全額計提還是部分計提的問題上存在分歧。而欣龍控股從預虧3000萬元,到預虧1個億,卻也是不無原因。
近幾年,隨著相關會計制度的變化,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也變得越來越不準確了。或者從預虧到預盈,或者從預盈到預虧。反映在股價上,是要么大漲,要么產生大跌。如果換個角度分析,這些上市公司發布“修正”預告,到底算不算是一種虛假陳述行為呢?
上市公司業績的變化,無疑左右著其股價的波動。但無論是從預盈到預虧,還是從預虧到預盈,均會有投資者遭受損失,這一點不容懷疑。問題是,上市公司在相關賬務處理上,在還沒有準確地核實之前,就隨意地發布業績預告,是不是也太草率了點?何況像光華控股竟然兩次進行“修正”?
一家上市公司的質地到底如何,不僅僅體現在其經營業績上,還體現在其公司內部的治理與相關人員的素質上。實際上,經營業績有可能受大環境的影響(如前兩年的煤炭價格暴漲,相關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也是水漲船高,但并不表明其公司治理能夠達標),但公司治理與人員素質則是自家的“內部事務”了。
而且,上市公司隨意發布業績預告的不嚴謹行為,容易損害到投資者的利益,進而讓上市公司的形象打折。
客觀上,業績預告制度的出臺,反映出市場的一大進步。但是,如果此制度在實施過程中變了調,則是需要商榷的。因此,筆者以為上市公司在發布業績預告之前,需要持非常慎重的態度。否則,必然會產生多輸的格局。
另外,作為監管層來講,有必要出臺更加完善與健全的措施來規范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行為,防止甚至是杜絕在預告之后又進行“修正”現象的經常出現。如此,不僅是對上市公司負責,亦是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需要。(曹中銘)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