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書突然開始火了起來。2006年10月,華安基金出資翻譯出版了一系列關于華爾街歷史的叢書,其中就有《1929年大崩盤》,由于彼時處于牛市氣氛中,加之譯文質量欠佳,乏人關注。但是當全球性金融大恐慌再次出現之后,人們又開始冀望從歷史經驗當中尋求出路。耐人尋味的是,這本小書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重印時的序言中,開宗明義提到:“此書經久不衰另有原因,每次重印在書店上架銷售,就說明了另一個泡沫的破滅或接踵而至的災難”。
10月8日,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央行或金融主管機構史無前例地達成了高度“默契”,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大央行聯手降息。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次罕見的全球央行聯手救市,并沒有喚醒投資者的信心,連個像樣的反彈都沒有,因為投資者們困惑,蕭條之后實體經濟何時才能重回景氣的軌道。很多要人都把當前全球正在面臨的金融風暴同1929年時相提并論,一方面波及全球;另一方面股市崩盤之后,隨之而來的經濟蕭條更令人憂心。
1929年10月29日,美股崩盤,道瓊斯單日重挫23%(俗稱黑色星期二),1929到1932年間,道瓊斯指數下跌超過80%,修正期間長達2年8個月。經濟也隨之陷入蕭條期。同時一戰(zhàn)后留下的債務與賠款,迫使歐洲向美國舉債,歐美經濟聯動性提高,隨美國經濟崩盤,銀行轉向歐洲抽回銀根,促使歐洲各國也進入蕭條。很多人之前都認為1929年的大崩盤不會重復,因為政府已經吸取了經驗教訓,但事實證明,往往市場會在某些合理性的外衣下發(fā)生投機狂熱,誰也不能否認格林斯潘的降息政策使美國經濟快速擺脫了網絡股泡沫崩潰的陰影,但是隨之帶來的流動性泛濫也為次貸危機和全球通脹埋下了伏筆。由于次貸資產估值的困難,也給這輪危機解決增添了新的難題。
實際上,巴菲特的老師,價值投資者的鼻祖格雷厄姆在熬過了當時的股災后,給自己定了兩條投資秘訣: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現在,很多人開始說巴菲特已經開始抄底了,買了高盛、買了比亞迪。但是媒體似乎有意無意忽略了巴菲特向高盛提出的苛刻條件:永續(xù)優(yōu)先股、3年后可贖回、10%的分紅、低價的認購權證、4名高管不得在巴菲特之前賣掉所持有的股票……無論怎樣,老巴都不會輸,這位格雷厄姆的學生,雖然不斷將價值投資發(fā)揚光大,卻并沒有忘卻絕對安全這一奧義。
反問一下,作為一名普通的投資者,我們是否具備了像巴菲特一樣的談判能力?沒有。沒有苛刻條款的保證,我們只能用倉位來保證我們的絕對的安全。經濟向下,現金和債券為王,好的公司慢慢看,慢慢買,多一份主動,多一份從容。(賈肖明)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