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公布的問卷調查結果,勾勒出市場參與者并不樂觀的經濟預期:在企業出口訂單景氣度回落至匯改以來最低點的同時,國內訂單景氣度也在本季度首現大幅下降,為10年來最大降幅(9月23日《新京報》)。
這兩個數據分別從居民支付能力與企業盈利創造能力角度,展現出未來經濟預期的悲觀化跡象。企業訂單數據歷來是極為重要的市場信號,該數據的走軟表明制造業企業的盈利預期堪憂。
更關鍵的是,經濟預期會放大實體經濟的波動狀況,惡化過熱或者衰退的程度。國內消費開支和企業盈利狀況預期的負面變化,會進一步減少消費開支的欲望,繼而惡化企業盈利狀況。
如溫家寶總理所言,當下的經濟形勢的確是近年來“最困難的一年”,而且由于虛擬經濟、心理預期與現實經濟之間的相互糾纏,透過三者間的加速與放大作用,最終只會讓宏觀經濟調控難度進一步加大。
以當下的股市為例,盡管在“三大利好”政策作用下,A股市場出現連續兩天的大漲,但這并未消除投資者對經濟形勢的擔憂,也無法彌補之前持續暴跌導致的巨大經濟損失。對于“三大利好”政策,市場已經開始從更多角度予以解讀:歷史經驗表明,印花稅的調降或單邊征收,無法扭轉市場大趨勢;匯金公司建倉三家國有銀行股,其實際建倉力度和對股指的影響無法過度樂觀;上市公司回購則受制于上市公司現金流的狀況,在嚴厲從緊貨幣政策制約下,這一政策得到大范圍落實的難度不小。政策的市場效果能否持續尚且存疑,23日A股市場大面積個股下跌調整已經表明了這一點。
盡管股市的走勢被稱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但其影響力并不僅僅限于晴雨表的作用。一方面,股市持續走弱表明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在衰弱,這會惡化現實資金投資方的預期,而資金投入進一步減少會惡化實體經濟的經營狀況;另一方面,股市持續暴跌嚴重傷害了本就并不景氣的居民消費能力,從而減少了企業最終的盈利創造能力。就此而論,抓住股票市場的趨勢變化,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維穩政策,并非僅僅是為實現所謂的“救市”目標,而是實現宏觀經濟提振,避免經濟下滑風險擴散的必要之舉。
從保持經濟增長的宏觀調控大目標出發,應盡快出臺后續的股市維穩方案。其內容應該包括:適度松化的貨幣調控政策、偏于積極的財政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增收和降低成本開支的稅收減免措施;針對股市內在穩定機制的創新推進,如融資融券、平準基金的推出等等。
面對宏觀經濟下行風險和資本市場尚不穩定的現實狀況,真正艱難的考驗其實才剛剛開始。(馬紅漫 財經媒體人)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