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基金一季度整體虧損6475億元。 中新社發 呂建設 作
|
統計顯示,58家基金公司旗下除4只QDII產品外的342只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度總體巨虧6474.99億元,超過八成基金出現虧損,資產管理規?s水至24750.44億元,股票倉位降至74.68%。
當面對這一組數據時,無論是基金管理人報告或者是相關的投資人士,都會將此原因歸結為客觀原因。從國際方面來看,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尤其是不斷衰退的美國經濟,是主要原因。而從國內方面來看,則主要是由于CPI、PPI的不斷走高而采取的緊縮貨幣政策。這些因素是在大環境下使證券市場出現了幾個月來的持續下跌,但從主觀方面,還需要引起我們更多的深入思考。
首先,基金產品的同質化。盡管目前國內基金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品體系。但只是在基金產品的大類上做到了細分,但在同一類型的基金產品方面,仍然細分不夠。加上目前證券市場優質股票品種的稀缺性,導致基金在進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時,不能不將配置的注意力集中在大盤藍籌股票方面,從而出現配置品種的類同化,導致了基金投資風險的存在。
其次,基金運作業績與管理人績效的分離,凸現了基金管理人責任的弱化。長期以來,國內基金一直以追求基金規模的增長為主要經營手段,對基金持有人的回報力度不夠。這在基金管理人開展的大比例分紅、拆分等基金營銷活動中就能夠得到明顯的體現。
第三,人才頻繁流動,也使基金業績得不到持續穩定增長,也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不同的基金經理具有個性化的投資特點。在掌握和管理一只基金時,容易形成特定的投資特點和風格,并形成一定的投資文化。這種投資文化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經過長期的運作實踐中產生的,也是投資者認同的結果。投資文化的缺失,直接會影響到行業的穩定發展。
最后,對基金管理人配置資產的動態監控管理配套制度,仍需要不斷完善。近年來,在基金管理和運作過程中,頻繁出現“老鼠倉”、投資差錯、頻繁操作導致換手率高企、對風險資產的投資限制等方面,仍需要加大監控力度,才能使基金業得以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但這些均依賴于國內基金業的創新。只有創新才能發展,也只有創新,才能推動基金管理的差異化,從而體現出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才會減少或者避免這種整體的基金巨虧。(阮文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