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1日,47家證券公司公布了2007年年度財報:當年47家券商共實現營業收入1606.7億元,凈利潤794.3億元,平均每家16.9億元,凈資產收益率為46.8%。扣除新會計準則影響后,券商凈利潤同比增長2.87倍。
春節一過,耕耘始開。人們關心的是,券商的這種“好日子”在2008年能持續下去嗎?這種全行業整體大賺的“好日子”還能持續多久?
傳統業務仍是券商賺錢主戰場
盡管券商在2007年賺得盆滿缽滿,但主戰場仍然是收取經紀手續費和自營投資等傳統業務。券商“靠天吃飯”的大格局并沒有發生質變。
根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的分析報告,47家券商中披露具體財務數據的有44家。數據顯示,這44家券商2007年實現經紀手續費凈收入785.3億元,自營投資業務為560.6億元,承銷凈收入72.5億元,受托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38.0億元。這四項業務對2007年券商營業收入的貢獻度分別為48.9%、34.7%、2.4%和2.2%,經紀業務和自營投資業務合計占比83.6%。
從中可以看出,證券公司業績的暴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得益于“坐地收錢”。如果股票市場出現持續下跌的走勢,證券公司的盈利必然會受到巨大沖擊。因此,這樣的盈利模式,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券商利潤分布日趨高度集中
整體來看,47家券商2007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00余億元,顯示了整個證券行業的“生意興隆”。但明細分析則發現,47家券商的收入情況并非比翼齊飛,行業內部的分化和集中格局十分明顯。
根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研究員梁靜、董樂的研究成果,由于規模效應,47家券商利潤分布高度集中,凈利潤前5名的券商的集中度達42.4%,前10名更是高達64.2%。按類別來統計,21家創新類券商平均實現凈利潤29.7億元,是規范類券商的4.16倍,是其他類券商的5.83倍。而同為創新類券商,盈利水平也存在重大差異。
同樣,承銷業務競爭格局也保持著高度集中的態勢,而外資背景的券商上升態勢尤為明顯。梁靜博士研究發現,2007年,承銷金額前10名的券商占據了91%的市場份額。其中,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和銀河證券等居于領先位置。而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等外資投行則呈現上升勢頭,并對傳統優勢券商形成明顯威脅。此外,國信證券、廣發證券、平安證券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券商繼續在中小盤股承銷上保持了領先地位,在發行家數上與中信證券一道居于行業前列。
券商未來業績增長的關鍵在于創新
“靠天吃飯”終非長久之計,“強者恒強”必將帶來行業內部的競爭日趨激烈。應該看到,目前,證券公司股票交易和承銷等傳統業務已從爆發性增長進入穩定增長期,未來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創新業務,要生存,求發展,關鍵在于創新。
長城證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徐文元說:“對證券公司來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是行業長青的靈魂。從這個角度看,2008年,是證券行業‘創新可期’的關鍵年頭。”
春節前,證監會公布了《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暫行)》征求意見稿。興業證券研發中心研究員傅建設說:“這一細則修改實施后,估計今年上半年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將正式啟動。”他表示,與集合理財計劃相比,證券公司在定向資產管理業務上的自主性更大,只需要獲得業務資格,不需要經過復雜的審批程序,主要為國內富裕的個人和機構提供服務,發展潛力更大。隨著定向資產管理業務的推出,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將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
股指期貨無疑是2008年最值得期待的又一創新亮點。伴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證券公司也必將面臨一次全新的創新機遇。梁靜認為,2008年,股指期貨等創新業務可能全面鋪開,有望成為證券公司業績增長的一大引擎。繼2007年直投、QDII等相繼試點之后,2008年將是創新業務全面鋪開的年份。(記者 黃庭鈞)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