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00多點以來的下跌行情中,一向“老實巴交”的農業股卻異軍突起,成為了弱市中的“一抹紅”,農業板塊一段時間以來成為了機構爭相介入的板塊。然而,在最近一段晨間內,農業股卻呈現出上躥下跳的走勢,那么,農業股是否走得過高,是否需要補跌來修復指標?或者說,在具有了明顯上漲幅度之后,農業股還能走多遠?
農業股逆市逞強
近來,在外圍股市暴跌的沖擊下,兩市行業板塊大面積報綠,行情慘淡,而盤中漲幅居前的熱點卻以農業為中心的個股。
1月30日,權重股集體殺跌,滬指本輪牛市以來首次失守年線。農業股下午異軍突起,成為弱市中少見亮色。
事實上,農業股的走強始于12月初。那時,大盤藍籌股危機重重,而一直低調的農業股卻點燃了市場的熱情。此后,農業股走出了一波可觀的上漲行情,相比11月中旬的階段性低點,農林牧漁指數漲幅超過50%。只是,在最近的股市暴跌中,農業股未能幸免于難。
漲價是上漲原動力
默默無聞的農業股怎么會一下走到臺前?一個最為直接的原因是農產品價格的上漲。
在2007年的通貨膨脹中,農產品擔當了急先鋒的作用,直接導致了CPI的居高不下。去年,澳大利亞等國家糧食的減產又使得世界糧食庫存降至歷史低點,這和當初金屬期貨上漲之前的情形非常相似。而國內也演繹了一場農產品漲價的風波,首先,小麥價格由歷史低點開始回升,全國糧食價格在緩慢上漲,全國的食用油市場迎來了一場最迅猛的漲價潮。雖然,其間國家中儲糧連續讓小麥出庫平抑糧食價格,但是糧食漲價的大趨勢已經不可扭轉。
種種數據說明,農產品的價格上漲是大勢所趨。這可從農產品期貨上可窺見一斑。去年四季度,農產品期貨持倉量猛增、糧食價格普漲等,數據顯示:在10月份,大豆、豆粨、玉米、小麥、白糖、棉花等農產品期貨交投量持續走高,其中大豆全面增倉達88.61%,玉米一舉突破總持倉量100萬手,農產品總市值同比增幅近60%。這說明期市資金在快速地從金屬和能源期貨向農產品期貨流動。據有關部門預測,農產品期貨即將迎來大的上漲,因為按照規律,在國際石油價格和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大幅飆升后緊接著就是農產品價格大幅飆升。按看漲強度排序依次是:大豆、小麥、玉米、稻谷、棉花。
而資本豪賭農產品期貨背后,是中國正在推進的可替代能源戰略。未來,中國將大力發展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等生物質能源成為替代能源。這樣農產品就具有了能源的屬性。
在漲價預期下,業績與其生產的農產品價格相關的農業股急漲有了重要推動力。
未來走勢機構分歧較大
那么,在經歷了一波凌厲升勢和迅速回落后,農業股到底還能走多遠?
對于農業股的長期走勢,南方基金表示,“大農業板塊會是2008年的超額收益板塊”。南方基金認為,基于國際國內長期的趨勢,農產品價格上漲是一個長期的趨勢,目前才剛剛開始。
但與此同時,一些農林牧漁行業分析師持不同意見,認為在目前A股的農業上市公司中,從事基礎農業生產的少,從事相關服務業、農產品加工的多,因此分享農產品漲價盛宴的只是少數公司。即便“漲價”預期真正來臨,目前的股價也已透支了樂觀的預期。此外,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關于對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實施辦法》,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將受到限制。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股價的進一步上漲動力。
但是,在政策的扶持下,農業板塊的整體向好卻是不可否認的。眾所周知,農業一直以來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從一系列的重農、惠農政策的出臺以及溫總理反復提到的新農村建設和農業成為“十一五”規劃重點扶持產業,可以看到國家對農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之大。
而這種扶持往往是用資本市場的力量來壯大其相關企業,當然首選的企業還是行業中的龍頭。從細分行業的角度來看,農業板塊中生產番茄、蘋果制品和豬肉提供商的公司值得繼續關注。(郭嫻潔)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