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現在并不是中國股市由牛轉熊的轉折點;對次貸危機,中國在戰術上應重視,戰略上可藐視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華爾街在顫抖,仿佛空氣在燃燒。全球資本市場“巨熊”來了。進入2008年以后,全球股市深跌,到1月中旬更為慘烈。中國資本市場也因全球化因素而受到影響。但筆者認為,事態絕沒有嚴重到讓“巨熊”盤踞不走的程度。
“巨熊”徘徊人心惶惶
1月22日,滬深股市在前一交易日大跌5%的基礎上,再度雙雙出現超過7%的巨大跌幅。有專家稱,目前一場全球性股災正在醞釀。資本市場如此慘狀當然是“巨熊”。依據信用危機擴散性,以及資本市場的心理預期醫治過程,這頭“巨熊”還將徘徊一段時間。
信用危機引發實體滑坡,實體經濟不良數據進一步加劇市場投資信心衰落。花旗2007年第四季度業績勁蝕98.3億美元;1月17日,費城美聯儲地區報告顯示制造活動大幅收縮;《ABC News》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消費者期待經濟改善的比率,降至16年來低點,消費者舒適度指數連續第23周為負數,也是4年來最長的一次。一系列消極指數和恐懼心態下,美聯儲22日不得不緊急決定降息75個基點。
美國人到底在想什么
美國嚴重的經濟問題,關鍵是沒有找到經濟的新增長點。以往IT行業這樣的經濟引擎不復存在,新能源也未能商業化轉化為生產力,各新興市場因此受到嚴重拖累。
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影響雖然令市場一片悲觀,但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盧卡斯等人仍看好美國經濟,認為是“結構性”危機,只是某些行業某些地區經濟遭重創,絕非全盤危機。而通過降息以及海外主權財富基金對金融機構的拯救,美國有可能加速涉險過關。
同樣不能忽視的另一方面是經濟政治周期。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政壇對國家經濟主導權的爭奪趨向激烈。在這個重要的周期中,美國的各方政治力量都有夸大風險的沖動:一是為了讓全球資金為次貸危機接盤,二是為了便于推出自己的政策。
中國人應當有自信
然而,美國次貸危機究竟對中國有何影響?
美國經濟衰退陰影沖擊中國出口經濟,但即便沒有次貸,中國依舊處于經濟發展模式調整期,會通過稅收等政策抑制高耗能和低價產品主導的出口產業。雖然出口下降可能拖累中國GDP增長,但如今歐美消費者信心下降,他們對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需求量可能反而增加。
中國國內消費增長仍然可觀、通脹將受到控制、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中國實體經濟前景仍被看好。與美國對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悲觀不同,市場人士很少認為中國實體經濟已經進入下降通道。
從全球資金流向看,去年開始發作的次貸風險,導致全球資金加速向更為安全的新興貨幣市場流動,次貸很可能加大中國資本市場的壓力。但資本市場成為次貸引發信用危機的釋放口,并不是中國股市由牛轉熊的轉折點。
中國股市目前還不會像2000年科技網絡股泡沫一樣,產生大型資本市場危機。全球股市下跌恰好為大型投資機構新一輪布局提供了充足空間。對次貸危機,中國在戰術上重視,戰略上藐視即可,如果上了誘空大當,今后會付出被國際市場趕出局的沉重代價。(葉檀 《每日經濟新聞》評論主編)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