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留給中國最后的機會了!”不少業內權威專家昨天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指出,就中國勢在必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而言,當前國際油價暴跌而通脹壓力下降所留出的這個接軌空間實在難得——因為一旦國際經濟形勢走好,則國際油價很快會掉頭向上。
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看來,當前國內外油價已基本持平,此時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理順價格體系相對容易、成本也小。“尤其是這次國際油價的暴跌主要由金融危機所觸發,危機過后油價仍會上漲。屆時,中國不知何時能再迎來這樣的接軌機會。因此,說這是最后的機會并不為過。”
他認為,不必過于擔心油價接軌后的市場承受問題。“一方面,補貼機制必須到位;另一方面,中國有WTO開放的經驗,當年畏之如虎的農業、金融業在開放后也沒有到崩潰的地步。事實證明,放開得越早、市場化程度越高的領域反而是發展最好的。”
“之前,定價機制之所以遲遲不推,是因為國際油價漲得太快,中國調價跟不上。而當前的油價水平相對較低,正是我們的改革良機。一旦錯失這個機會,中國今后可能會永遠背上這個包袱了。”牛犁說。
事實上,中國在過去兩年間曾至少經歷過兩次接軌的好時機,但由于國內機制調整的反應遲緩,最終都一一錯過。尤其是2006年3月間,發改委向地方傳達的石油綜合配套改革方案曾一度被視為油改啟幕,其包括兩大內容:一是成品油價由原來的與國際成品油價直接接軌,改為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國內合理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確定。二是推出“四個配套機制”,包括建立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建立相關行業價格聯動機制;建立對種糧農民等部分弱勢群體和部分公益性行業給予補貼的機制;建立原油漲價收入的財政調節機制。
但此后,盡管“四個配套機制”已漸次落實,而最為關鍵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卻“久拖未決”。而隨著國際油價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路飆升,中國油改步伐也日漸滯后。
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同樣表示,“目前能源需求下降,中國經濟面臨的能源壓力降低,這就形成了能源政策調整的機會。如果通脹壓力不再高企,就可以適時推進能源價格改革。”
他指出,中國應繼續完善價格市場化機制,能源價格改革將有助于促進能源效率的提升。
“理順價格的時機選擇首先應看國際油價的趨勢。考慮到美元升值、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我個人判斷,國際油價會在60-80美元的區間穩定一段時間,這就給國內油價改革提供機會。”資深石油專家韓學功說。
至于具體的油改步驟,他認為,最好自然是“一步到位”,即油價接軌與燃油稅推出同步進行,“但考慮到燃油稅涉及方方面面的關系,還是先讓國內外油價接軌,通過‘兩步走’來落實比較合適。”(記者 陳其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