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六日電(符永康 張量)跨國公司近來屢屢爆出負面報道,引起許多大型跨國公司的關注和思考。在今天舉行的“跨國公司與媒體高管對話”座談會上,面對百事、利樂等跨國公司對部分媒體批評性報道的疑慮,中宣部新聞局葛瑋處長表示,新聞媒體在報道經濟事務時必須考慮社會責任,同時建議跨國公司主動與媒體建立互信關系。
本次座談會是由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教授策劃的,有百事、NEC、富士膠片、三菱等二十家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參加,并邀請了中宣部新聞局官員、《學習時報》主編周為民、中國新聞社副總編田惠明、人民日報經濟部部長皮樹義、中國消費者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等人參與對話。
王志樂教授指出,跨國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復雜局面,幫助跨國企業面對媒體,應對媒體批評報道,有助于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跨國企業與媒體的溝通有著重要的意義。
針對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說“牛奶對身體有害”的新聞,利樂中國有限公司戰略發展副總裁周雙虎說:有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不考慮批評性報道對企業的危害,甚至做虛假新聞,給一些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面的障礙。
新聞局葛瑋認為,國內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經濟報道,總體上是恪守新聞規范、講求社會責任的。不負責任的虛假報道、有償新聞、有償不報道等違規行為主要發生在缺乏監管的小媒體。
他同時坦言說,近年來媒體的“爆炸性”發展,也造成了一些新聞從業人員缺乏職業素質,也給媒體監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他鼓勵社會各界人士主動舉報虛假新聞、記者受賄等違規行為。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主編周為民認為,應該允許企業和媒體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逐步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加強溝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