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9日電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3月28日,由電監會、財政部、世界銀行聯合發布的《中國電力監管機構能力建設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存在電力行業政策制定和監管職能不分,規劃審批與投資監管職責混淆,電價監管職責配置不當,電力企業存在成本模糊,電源結構與環境矛盾突出,供電可靠性不高、服務質量較差等市場化較低現象。這成為中國電力的六大軟肋。
《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每千瓦時平均煤耗比發達國家高50克標準煤,火電廠耗水率每千瓦時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四成多,主要電力企業勞動生產率不到世界先進水平的1/3。電力企業主輔事實上不分的問題普遍存在,成本模糊、籠統,不能有效控制,交叉補貼和關聯交易不可避免,極大地降低了效率。
其次,中國電源結構不合理,截至2005年發電總裝機容量中,火電、水電、核電比例分別為75.6%、22.9%和1.35%,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很小。這樣的電源結構使電力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此外,供電設施裝備水平較低,供電可靠性不高,服務質量較差。中國城鄉供電設施特別是農村供電設施裝備水平普遍較低,供電服務由于缺乏競爭壓力的約束和必要的行為監管,隨意性較大,導致供電可靠性不高,服務質量較差。由于電力法律法規建設滯后,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薄弱,電力供應時而過剩,時而嚴重短缺。
《報告》認為,中國電力市場市場化程度低,電力企業外部市場壓力不夠,內部深化改革、挖掘潛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的動力明顯不足。
《報告》建議,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在出臺新《電力法》的基礎上,盡快建立一個電力行業政策制定部門——能源部,并逐步調整價格制定職能,成立專門的反壟斷機構與電監會聯合辦公。而隨著天然氣消費的增長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的逐步加大,中國應該借鑒國際經驗(特別是英國和美國的經驗),考慮將電力工業和天然氣行業的監管機制整合,并逐步建立一個更為全面的能源監管機構。
《報告》預測,未來12個月內,由于近期電力需求增加,燃料(特別是煤)價格持續上漲,發電電價將有一定程度的持續上漲,各省存在一定差異。零售電價的平均水平將整體上升,預計電網公司的利潤將有所增加。
從目前全國的零售電價情況看,2005年全國平均零售電價為每度0.5元,海南、上海和廣東的平均電價最高,均超過每度0.6元。貴州和青海平均電價最低,約為每度0.35元。(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