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8股集體上市遭爆炒,創業板第二批8家公司今日啟動招股,并擬于16日申購。這8家公司分別為:華盛天龍、寶通帶業、超圖軟件、鋼研高納科技、核新同花順、金龍機電、中科電氣、陽普醫療。
昨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同記者交流時表示,創業板擴容遭遇兩大尷尬,一方面是“無米下炊”,上市資源過于匱乏;另一方面,上市門檻過高,不能滋養真正處在創業期的小公司,“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來了”。
上市資源過于匱乏
董登新教授認為,過去一個多月,創業板區區28只股票“被反復輪炒”,令其失去投資價值,淪為投機者賭博的天堂。創業板急需擴容,“年底前至少應有百家公司掛牌”,卻面臨意想不到的尷尬:源頭缺水、無米下炊。自11月2日至12月1日,上會(等候證監會開會審核)創業板公司總計22家,結果10家“被否”。上會的量不大,通過率也不高。在這個角度,創業板上市資源過于匱乏。
橫向比較也能得出這個結論。董登新表示,美國納斯達克雄霸世界,原因有二:一是擁有全球最優秀的上市資源,最有科技含量、最有成長性的公司在此排隊等候上市;二是美國全民創業意識世界一流。
納斯達克正是擁有一流的上市資源,才成為最優秀的創業板,配置資源吞吐自如、氣勢如虹,既可一年上市500家公司,也可以一年退市300家公司甚至更多。
創業板“無米下炊”的尷尬,呼喚中國經濟轉型、產業結構升級,純粹的中國加工與中國制造,要走向中國設計、中國創造;用最優惠的財政金融政策鼓勵“全民創業”。
上市門檻實在太高
創業板上市資源匱乏,但也不是絕對匱乏。能進入上市程序的,都是億元級公司,而廣東、浙江等地,有很多千萬級的小企業,它們真正需要孵化,但根本就沒有實力進入過會程序。因為上市成本動輒千萬元,要消耗這些小公司上十年的盈利。此外還有時間成本,上市走程序需要花一年多時間。小公司出于對兩種成本的擔心,對上市不自信。這是創業板的另一個尷尬。
可見,創業板呼喚中小企業上市,中小企業想上市卻不能。二者互相需要,但缺乏暢通的管道。
董登新建議, 創業板降低上市門檻,吸引更多小企業參與,在它們中篩選優質上市資源,做好科技型、創業型、成長型企業的“孵化器”。(畢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