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證券監管層面的“股市捕鼠”行動正在A股市場悄然展開。深圳市證監局日前發現三位基金經理利用非公開信息買賣股票。而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不久前曾告誡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們,任何機構和個人都不能觸犯“老鼠倉”、非公平交易和各種形式的利益輸送“三條底線”。
按照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理解,因為今年2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七)》中對于從事“老鼠倉”行為的人員,有“情節特別嚴重的,將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的規定,認為這三個基金經理將有可能首次以刑事案件被指控。但是現實可能并沒有那么樂觀,因為《刑法修正案(七)》中對于老鼠倉行為的界定過于模糊,根本不具備將這些基金“碩鼠”送上刑法審判臺的程度,唯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老鼠倉”問題的配套司法解釋出臺才可能緩解這種《刑法修正案(七)》“只能看不能用”的尷尬局面。
幾乎沒有任何實質違法成本,一些基金經理“碩鼠”能夠在倉庫里吃得滿嘴是油,即使在全國上下鬧得沸沸揚揚后,也不過扯下幾撮“鼠毛”脫下一層“馬甲”,難道不是基金老鼠倉屢禁不止的根源之一?從前些年轟動一時的上投摩根唐建、南方基金王黎敏、融通基金張野三個“老鼠倉基金經理”逃脫刑責,到近期三個“老鼠倉基金經理”曝光,決不能讓這種股市“怪相循環”延續下去了,否則這對其它人具有強大的“示范效應”和負面激勵作用。
一些公募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對于自身的能力和實際作用切莫“自視過高”。表面看一些基金賺了錢,但這些業績真的是靠基金經理的能力賺的嗎?看看同期的大盤漲跌幅度可知,絕大多數A股基金經理長期都是跑輸大盤的,換而言之,傻瓜式的一籃子股票復制大盤指數的ETF基金業績都會讓A股里太多的基金經理“自愧不如”,那基金經理們剩下可吹噓的所謂能力資本還有什么?除了人長期是很難斗得過市場的內在規律以外,太多基金經理們因為投資經驗和資歷根本不足以駕馭龐大的資金,老鼠倉橫行等也是基金業績愧對基民信任的重要因素之一。
筆者以為,對于“老鼠倉”的打擊,不能僅限于監管層面的行政處罰,還應從司法的角度去倒逼,方能改變這種“鼠疫橫行”的現狀。必須有老鼠倉基金經理獲刑,方能開啟司法實質性打擊、遏制“老鼠倉”行為的大門。(蔣悅音 南京市公安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