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持股徐家匯之事,物議紛紛,不啻是一個對中國資本市場進行回顧、剖析與展望的活標本。但對于持“歷史造成、余氏無辜”論者,則必須先要明確幾個問題。
首先,余氏等自然人的股份來自于職工持股會,解散職工持股會轉讓股權的過程就是個分肥的過程。
2001年,解散職工持股會股票全部轉讓給了上海祥龍物業、徐匯副食品公司、上海六百的31位公司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以及余秋雨等4位外部自然人。
職工持股會解散后,職工為何會出讓手中股份?看看某位老職工是怎么說的,“在當時,你若不同意,那么工作就沒有了,股票也會被職工持股會回收。”余秋雨的股票就是從職工持股中獲得的,每股2.93元;同期,徐家匯商城將10%的國有股轉讓給上海商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價格為每股4.7元。國有股從一個口袋轉到另一個口袋就要4.7元,而轉到余秋雨等人口袋里僅僅為2.93元。
余秋雨當年以每股2.9239元的價格購入82.5萬股,出資為241.22萬元。經過近8年的股本轉增,如今余秋雨的持股數量為518.6445萬股。增配股與分紅,已經大大攤薄了股份持有人的成本。
有些聲音說,股改時遍地法人股、有些投資者也是血本無歸。這種說法,混淆了企業與企業間天差地遠的區別。如果現在有人把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某商城的股票以接近凈資產的價格賣給某人,這意味著什么?送錢耳。
當時解散職工持股會,是奔著上市去的,因為如社科院尹中立先生在《每日經濟新聞》撰文指出的,證監會確有關于公司上市與職工持股會不可并存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但萬一徐家匯商城上不了市,大股東也絕不會吃虧。所以,徐家匯商城的高管才能在月薪只有一兩千元時,買得起按理應該支付幾十萬、上百萬元的股改費用。
國有部門高價收購股權,職工持股權被以種種辦法剝奪,商城所在的商圈溢價、土地溢價,主要歸予個人,這不是國資流失,又是什么?高管如果對商場有貢獻,理該獲得相應的薪酬與股權激勵,但這些高管有什么理由將股權利益輸送他人?
有關部門要求解散職工持股會是為了防止權貴借助職工持股會形式掠奪資產,現在換一種形式,掠奪依舊。證監會之所以被賦予準司法權,資本市場案件之所以要求舉證倒置,就是因為內幕交易大多在密室進行,舉證困難。現在證據相對充分,準備上市的徐家匯商城卻置嘵嘵之口于不顧,中國資本市場制造的“經典案例”,難道要再多出一樁?(上海 資深評論人 葉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